首页 理论教育 番禺会馆碑: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美石美刻

番禺会馆碑: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美石美刻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题“京师番禺会馆碑记”。北京的番禺会馆有两座,一在宣武区上斜街,一在宣武区前青厂周家大院路北,名番禺新馆。上斜街番禺会馆曾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寓所。惟吾番禺,□经集议未成,邑馆尚阙。

番禺会馆碑: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美石美刻

光绪十九年(1893年)岁次癸巳三月十日建

高101厘米 宽36厘米

原址在西城区陶然亭街道米市胡同43号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碑为嵌墙立石,方首方座。碑首、碑身和碑座共有五块石头组合而成。碑首左、右及上方边框浮雕缠枝花卉,其内雕二龙戏珠,碑额无字。碑身由三石构成,中心为一长方形竖石,无纹饰,镌刻碑文,两侧各有一长条形石柱,浮雕缠枝花卉。座浮雕海水江崖莲花。碑身部分风化残损,字迹略有漫漶。碑身左侧石柱及浮雕风化较甚,其余部分保存较好。首题“京师番禺会馆碑记”。里人潘仕成谨记,男桂敬立石。

按《辞海》解释,会馆为“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业集会、寄寓之用”。会馆是古代建于王朝都城内的一种类似于今天宾馆或招待所的场所,最初是作为各地进京考试的举子、进京求职或办事的官员乃至经商的商人的临时住所。各省、府、州、县往往都有自己的会馆,这种由本地在京的官员或知名人士集资建立的,称作同乡会馆。后来,某个行业(商业手工业)也建立自己的会馆,作为行业组织的驻地和办事机构,称作同行会馆或行业会馆。

北京会馆的出现,大约可以上溯到明代初期(15世纪),清代最盛,全市多达400多处。会馆所在地,集中于“前三门”即崇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外一带,而以宣武门外(今虎坊桥至广安门及其南北两侧)最多。会馆一般分为同乡、同业两大类,其中以同乡会馆为多,同业会馆次之。

北京作为明清两代的首都,是中国中央各级官吏、文人士大夫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明代嘉靖年间,北海就已出现了为举子和官僚服务的各地会馆,供文人士大夫居住、聚会。清代北京实行满、汉分城居住的政策,宣武门外逐渐成为汉族文人聚集的地方,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大多也下榻于此。特有的文化氛围,在文人士大夫中形成了强烈的认同感,以至于他们在诗文中常以“宣南”自署。同时,由于汉官大臣多居住在宣武门外,土著富豪多在崇文门外,故有“东富西贵”之说。作为全国名士显宦的荟萃之地,宣南社区各类雅集活动极其频繁,以文会友、诗酒唱和蔚然成风。每次会试之后,以及迎来送往之时,同年、同乡或者座师与门生,举行联谊活动,地点也多选在会馆或名寺。

会馆都有自己定期、不定期的集会活动,作为同乡或同行人士的联谊和会馆向他们报告工作的形式。因此,凡是有关会馆的兴建、扩建、举行活动、会馆管理制度等大事,该会馆也总是要立碑刻石,作为一种传留后世的“档案”。(www.xing528.com)

北京的番禺会馆有两座,一在宣武区上斜街,一在宣武区前青厂周家大院路北,名番禺新馆。上斜街番禺会馆曾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寓所。龚自珍,自道光八年至十一年(1828—1831年)在此居住,至十一年辛卯十月,以2200两白银售与番禺人潘仕成。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史馆校对、玉牒馆纂修官,是当时思想进步的学者,与林则徐魏源等人交往密切,多有批评时政、阐明政治改革观点的文章。在诗歌创作中,龚自珍是总结古典诗歌精神和学习新思想的先驱。21岁时,他在《湘月》词中曾说自己“怨云吹箫,狂来说剑”,这一剑一箫可以说是他心理与个性的代表,他一生经常用此意象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48岁时,龚自珍辞官南返途中,写下了著名的《己亥杂诗》,其中一首:“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诗中,他仍以击剑和吹箫来象征少年时代的狂侠般的豪爽之气和悱恻的怨抑之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剑”往往象征着慷慨激昂的报国雄心,而“箫”则代表了文人的不平之鸣,常用来抒发个人郁郁不得志的情怀。从龚自珍来说,他的“一剑一箫”还具有时代特点,比如面对时弊,他力倡改革,所谓“剑气”绝不只是个人建功立业的志向,而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崇高责任感。同样,所谓的“箫心”也不仅是个人的不郁之感,而且是在社会黑暗面前的无奈。诗歌只是龚自珍人生的一部分,由于他思想的不同流俗,后人更多地把他看是改革思想的提倡者。梁启超曾评价他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

潘仕成,字德畲,生于嘉庆九年(1804年),三代经营盐业。道光十二年(1832年)上京应试,中顺天乡试副榜贡生。因捐巨款赈济京畿地区灾民,钦赐举人报捐郎中供职刑部。他还捐资以镇压广东连山的瑶族起义。同年,道光帝下谕嘉奖捐输银两镇压“广东连山排滋事”的行商、盐商,其中“捐输二万两元副贡生刑部额外郎中潘仕成,著照例由部议叙”。潘仕成一举成名,京中名流相与攀附。他与京中的岭南名士陈昌继、陈钟麟结为忘年交。作为一个爱国士绅,他积极参与、支持抗英军务。潘仕成承办军工海防时,自动捐资加制战船,一次就捐助抗英军饷八万两。鸦片战争中,潘仕成深感英国轮船的先进,设计制造了一艘西式战舰,可容纳兵员三百多人,这是我国最早建造的能够安装舰侧炮的新式战舰。同时,潘仕成还与美国军官壬雷斯合作,研制出对付入侵敌舰最有效的新式水雷。他还编绘了《攻船水雷图说》,详细记录了水雷的制造方法和效能。魏源把其分二卷收入了《海国图志》,并配图31幅,图文相对,注解详明。

潘仕成慷慨好施,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曾出资修广州贡院、修路、赈灾济贫。他将所收藏的古帖及时人手迹,分为摹古、藏真、遗芬,镌刻千余石,大多嵌于海山仙馆的回廊壁上,经历各个时期的战乱破坏,散落的大半,仅余二百来方存于广州美术馆。潘仕成毕生沉游宦海、商海,终于“晚岁以盐务亏累,至破其家”。潘仕成的一生极具戏剧性,但他在中国近代军事史、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潘仕成自撰的番禺会馆楹联:“最夸广厦属吾庐,笑平生好为人谋,但期穗石名流,同提雁塔;偶赋闲居归故里,叹终劳勤于王事,愿作菊花旧主,重聚燕台。”

附:京师番禺会馆碑记

天文聚而珠联璧合,耀奎璧之光;地脉聚而芝草醴泉,发山川之秀;人事聚而通都大邑,阜山海之奇。会馆者,人文之所聚也。京师为首善之区,直省会馆无虑数百处,即岭南郡邑,亦各有专馆。惟吾番禺,□经集议未成,邑馆尚阙。道光辛卯,余由驾部转秋曹,买宅于宣南坊之上斜街,为赵象庵中翰旧居,颇有园亭水石之趣。象庵以莳菊名都下,余亦艺菊其间,每当花时,□赏甚盛。□戊戌南归后,奉襄海疆事宜,末遑北辙,因捐此宅为公车聚会之所。年来菊□,遂南移于海山仙馆。抚今追昔,倏阅二十余年。憩斯馆者,或□榜蜚声,或木天□藻,或膺六曹妙选,或推百里高才,莫不并辔联镳,腾蛟起凤,人文所聚,大启声华。皆由山川灵海所钟,今谨奎壁文明之象。他日□业,炳炳□□,是固诸公之所首期,亦即阖邑之所忻慰而兴起者欤!

同治二年岁在癸亥秋九日,里人潘仕成谨记。男桂敬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