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碑刻区
综合碑刻区位于金刚宝座塔的东南部,展出的是记载修桥、补路、治河、兴办教育等活动的纪事碑和两通形式特别的普胜寺创建碑、重修碑,共26通,及以嵌墙形式陈列于院内东部碑廊的48件《正气歌》帖石。其中体魄宏大的广宁门外石道碑,通高644厘米,重达60吨。碑上记述了架桥修路、疏浚河渠、筑堤坝的治国之本,堪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碑中巨制。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种类多样的碑刻,如记载修桥、补路、治河、兴办教育等活动的纪事碑刻和会馆碑刻。这些碑刻经历风雪霜刀、兵连祸结而不毁,越过世事变迁、岁月流逝而幸存,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无言地向世人讲述那一段段或炽热或雄浑的历史和往事。
城建水利工程碑刻之中绝大部分属于纪事碑,即碑文是记载某一项市政建设或水利建设工程的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工程量和重要意义;也有少数碑文是诗歌等形式的文艺作品。碑刻所记载的内容,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了解几百年前北京城的面貌有极大的帮助。
会馆是过去寓居他乡的官员、商人、学子等畅叙乡情、沟通情感的重要场所之一。会馆石刻虽然也叫作碑,但不一定都是石碑的形式,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条石”——高约0.5米、宽约0.9米的石板刻成。这种条石,在会馆中是被镶嵌在厅堂、走廊等处墙壁上的。但人们习惯上把这两种形式不同的石刻都叫作“会馆碑”。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东碑廊的西侧矗立的是标准的石碑形式的会馆碑,如两座同时立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全浙会馆重修碑;镶嵌在东碑廊北部墙壁上的,大部分是条石状的会馆碑,以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休宁会馆碑为代表。(www.xing528.com)
帖石是中国古代非常有艺术价值的一类刻石。古人将一位或多位书法家的作品,镌刻在石版之上,供人临摹,并能流传久远,这种石刻被称为石刻法帖或帖石。将其内容拓在纸上,装裱成册者,被称为“帖”或“法帖”。法帖石刻是辨别拓本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内容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馆藏清同治十年《正气歌》帖石,以嵌墙形式陈列于院内东廊,一共有48件,为清代义州李鹤年撰辑的《敬和堂藏帖》八卷中的卷一、二部分。
从1987年建馆到2017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多年来,我馆一直致力于收集北京地区的石刻及拓片,如今馆内丰碑林立,藏拓宏富,共收藏了各类石刻2618件(套),拓片七千余张。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自成立以来接受了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石刻及拓片,其中最为重要的捐赠品是徐灵和侯星夫妇向石刻馆捐赠的开成石经拓本。《开成石经》是唐代由政府组织,花七年之力刊刻,于开成二年(837年)完成的一部石经,包含了12部儒家经典。虽然在明代关中大地震中很多石刻损毁严重,但《开成拓本》仍然保存较为完好。馆藏《开成石经》拓本一部,为清中期拓本,内容基本完整,拓工精善,字迹清晰,是该石经拓本中的善本,价值很高。
注:此区域含东部碑廓《正气歌》帖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