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韩国英墓碑:美石美刻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韩国英墓碑:美石美刻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乾隆四十五年七月初九日卒于都城高190厘米宽83厘米厚22厘米碑原址在海淀区彰化村正福寺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韩国英墓碑碑阳拓片碑方首,碑额镌刻“十字架”及海水江崖图案。1743年,时年16岁的韩国英进入阿奎塔尼教区波尔多修道院,入法国耶稣会,在会31年。1758年3月7日,31岁的韩国英与另一个法国耶稣会士方守义从洛里昂乘船来华,次年到达中国澳门。面对当时天主教遭受迫害的严峻局面,韩国英心情沉重,备受打击。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韩国英墓碑:美石美刻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初九日卒于都城

高190厘米 宽83厘米 厚22厘米

碑原址在海淀区彰化村正福寺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韩国英墓碑碑阳拓片(图片来源:《北京地区基督教史迹研究》)

碑方首,碑额镌刻“十字架”及海水江崖图案。碑文汉文、拉丁文合璧。汉文6行75字,正书;拉丁文15行。碑阳居中竖写“耶稣会士韩公之墓”。碑阴无字。

碑文为:

耶稣会士韩公之墓

韩先生讳国英泰西拂郎济亚国人缘慕精修/弃家遗世在耶稣会三十一年于乾隆二十五/年东来中华传/天主圣教至乾隆四十五年七月初九日卒于都城/年五十四岁

韩国英(P.ierre-Martial Gibotl,1727年8月15日—1780年8月8日),字伯督,法国人,生于利摩日城。1743年,时年16岁的韩国英进入阿奎塔尼教区波尔多修道院,入法国耶稣会,在会31年。法国机械师、植物学家,兼任圣彼得堡学院通讯员

韩国英,教授古典学并学习神学,他向法国耶稣会请求到中国传教。1758年3月7日,31岁的韩国英与另一个法国耶稣会士方守义从洛里昂乘船来华,次年到达中国澳门。此时在京的法国耶稣会士来信命其与方守义进京,1760年6月6日,韩国英到达北京。(www.xing528.com)

韩国英精于文艺,又长于科学,对天文、机械、语文、历史等造诣颇深。进京后,他长期在圆明园中绘画,并在御园中制作了一个庞大的水力时钟,附有喷水、鸟等活动形象,此项工程历时四年完成。他在信中记述说:“予在中国离宫御园之中,前为喷水匠与机匠凡五年,至皇帝建立武功以后,又成园艺师与花匠。”

除御园工作之外,韩国英还致力于传教事业。1764年他为皇室某位亲王受洗,以后的五年中,该亲王的一个弟弟也相继领洗。此外,领洗的还有宫中的一位年轻的太监

对有利于联络、能够保护教会人的学识,韩国英都乐意学习。他曾将不少中国植物的性质、功用一一叙述,绘成图谱数册,列举汉名,寄回巴黎。法文《北京教士报告》中记载,韩国英曾研究过中国的野蚕、榛、竹、荷、玉兰、秋海棠、茉莉、牡丹、橡、栗、香簟、木棉、白菜哈密葡萄、杏、艾等。

韩国英还对河南开封犹太寺有研究,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韩国英将一个关于河南开封犹太寺的长篇书信寄回法国,请法国耶稣会士研究。原信件手稿现存于耶稣会文献库中,其原文刊登在1877年的法文Etudes杂志。

面对当时天主教遭受迫害的严峻局面,韩国英心情沉重,备受打击。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初九日,于北京去世,在华22年,享年54岁。葬于彰化村正福寺。

韩国英主要著述如下:

生物学方面:《园艺之研究》(巴黎圣日内维弗学院图书室有其抄本)、《野蚕说与养蚕法》《说香椿》《说木棉草棉》《说竹之种植与功用》《司马光之园》《记温室》《说若干种中国植物》《请亲耕疏》《说娱乐庭园》《说桃树》《说木树果子、篝树、赤枣》《说牡丹》《说燕》《说鹿》《说蝉》《说马》《说蜜蜂与蜜变白色之法》《说玉》《说玻璃瓦》《论古人特别是中国古人之长寿》。

语言学方面:《大学》译文、《中庸》译文、《记华人之孝》《象形文字之转为字母文字》《论中国语言文字》等。

史学方面:《中国古代史》。格鲁贤评价说:“是为此耶稣会士最重要之撰述,最堪注意者,其意见与其同辈颇有分歧。彼以为建国之第一帝为帝尧,而以尧以前之七帝为神话中人,此说固有中国史家数人主张,然其他史家文士几近一致反对。”

经济学方面:《记中国利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