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初十日后
碑首身通高467厘米 宽148厘米 厚59厘米
龟趺长365厘米 宽159厘米 高123厘米
碑原在东城区景山东街东口路北(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1986年4月征集
碑螭首龟趺,阴阳边框均浮雕云龙纹,两侧高浮雕蛟龙出水,龟趺下有海墁石。额篆“敕建”,碑阳额文竖题,满汉文各1行,满行2字,汉字篆书。碑阳满汉合璧,汉文存13行,满行84字,实存540字,正书。碑阴无字无额题。记述傅恒在大小金川战役中的功绩。碑身正反两面雕有14条小龙,上下两边各雕3条龙,中间是团龙。碑座也别出心裁,由副座、龟趺座和海墁三部分组成。
这是一通为生者建祠堂所立的石碑,主人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八旗军统帅——傅恒。此碑无论是从形制、气势还是雕工来看,均属清代碑刻中的精品。左右边框均浮雕四龙一珠的赶珠龙造型,上下边框浮雕三条五爪龙,中间的一条为团龙造型。一般五爪龙和团龙只用在皇宫和皇家园林,但傅恒宗祠碑上却雕刻有团龙,可见此碑等级之高,也彰显了特殊的恩宠。碑两侧一改普通石碑不做装饰的处理,高浮雕了蛟龙出水的图案。碑副座一边雕麒麟,一边雕狮子,麒麟和狮子是清代一品和二品武将补服的图案,显示了傅恒征战的勇武,以及其身份的尊贵。须弥座雕江山永固造型,更为突出的是在龟趺也就是赑屃(龙之九子)下面基座雕海墁,四角各有一个漩涡,漩涡中心各雕一个鱼、鳖、虾、蟹,显示碑主人威震海内。从整体看该碑属于御制碑规格,在王公大臣的石碑中极为罕见。碑身正反两面用满汉文字镌刻了乾隆御笔碑文,记录了傅恒在大金川战役中的功绩,以及朝廷为此追加的封赏并修建宗祠的经过。(www.xing528.com)
傅恒(?—1769年),字春和,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史稿》有传。乾隆皇帝孝贤纯皇后的弟弟,其父李荣保曾任察哈尔总管,祖父思翰曾任户部尚书,曾祖哈什屯曾任内大臣。
中国四川成都西北阿坝藏族自治州,是藏族聚居区。隋代始置金川县,唐代属维州管辖,明代封金川土司为“演化禅师”,并授予大印。清乾隆年间,金川地区的土司互相征伐,争夺大印,以至民无宁日,地方政府无力平乱,请求朝廷出兵。乾隆皇帝多次派兵平叛,但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这时,傅恒主动请战,乾隆皇帝大喜,表示要为傅恒建立祠堂,以示鼓励。傅恒奏称,凭借皇帝龙威,一定能肃清叛乱,等凯旋之时再建祠堂不迟。傅恒出兵金川后果然不负众望,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平息了当地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金川之战”。
大金川战役结束后,乾隆帝为傅恒建立了祠堂,还修建了实胜寺,立碑纪念这次战事。实胜寺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为此次艰苦战役训练特种部队——健锐云梯营而修建的碉楼和演武厅,仍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矗立在北京的西山脚上,现为团城演武厅。
傅恒还有一个著名的儿子福康安,也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名将,父子两人都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利益立下了大功。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乾隆帝曾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如此显爵的人;死后又封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并建立专祠以致祭,也是除清初“三藩”和孔有德外,宗室之外唯一被封王的大臣。
福康安早年随其父傅恒参加过第二次金川之战,作战勇敢,立有战功。后他又率军平定了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苗疆起事,特别是他在乾隆五十六年(1790年)率军入藏,成功反击廓尔喀(今尼泊尔)对我国西藏地区的入侵,沉重打击了廓尔喀军,使廓尔喀国王表示要退回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劫掠的财物,今后永不侵犯西藏。这次入藏征讨廓尔喀的胜利,保证了清朝边境的安宁和西藏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维护了清朝国家的领土完整。此外,他还参加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改革并充实了多项方针,加强了驻藏大臣的职权和地位,为西藏的长治久安作出了贡献。福康安也因此被封一等嘉勇忠锐公。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