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中山先生奉安纪念碑及北京石刻文化

孙中山先生奉安纪念碑及北京石刻文化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民政府决定于1929年3月12日,即中山先生逝世四周年纪念日,在南京东郊紫金山中山陵,举行孙中山先生灵柩的奉安大典。图6图7图8图9图10除上述五座碑外,北京中山公园的第六座“总理奉安纪念碑”却鲜有人知,该碑文由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刘文典撰写。图2为使民众了解孙中山先生奉安的意义,国民政府特地组织南北两路迎榇宣传车,沿途向民众进行宣传。

孙中山先生奉安纪念碑及北京石刻文化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六月一日立

通高183厘米 上边长22厘米 下边长31厘米

碑原址在海淀区颐和园东宫门牌楼西北侧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碑为方尖碑式,汉白玉石质,碑阳铭文为“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奉安纪念碑”,碑阴刻立碑年月“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立”。这通碑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所立,原在颐和园东宫门牌楼西北侧。

“奉安”,旧指帝后灵柩入陵,后为国家元首灵柩的安葬。国民政府决定于1929年3月12日,即中山先生逝世四周年纪念日,在南京东郊紫金山中山陵,举行孙中山先生灵柩的奉安大典。后因南京连降雨雪,大典延至1929年6月1日。

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兴建了五座纪念碑:一座在颐和园,即现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此碑;一座在北海公园,由北平“反日会”兴建,由于“碑文荒谬”当年即被国民党推倒;一座在汉口中山公园,后为日寇所毁;一座在上海江湾镇,毁于“一·二八”事变;唯一尚在原址保护的,是山东泰安的“总理奉安纪念碑”,现为泰山一景。

图6

(www.xing528.com)

图7

图8

图9

图10

除上述五座碑外,北京中山公园的第六座“总理奉安纪念碑”却鲜有人知,该碑文由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刘文典撰写。据北京《中山公园志》记载,此碑建在该公园习礼亭以北,与南坛门相对。碑文四言正体,洋洋洒洒594字,尽数中山先生“秉圣善之姿,恢文武之业,攘逐胡清,肇造诸夏”的功业,赞中山先生“至明如日,至德配天”之才德,颂中山先生“峰高川长,三精通光”的伟绩。文辞荡气回肠,情深意切。该碑于1929年6月30日建成,遗憾的是,在1938年6月被日军劫掠,至今下落不明。

图1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8年国民政府将曾作为灵堂的北京社稷坛拜殿更名为“中山堂”。图为当年中山堂外景。

图2 为使民众了解孙中山先生奉安的意义,国民政府特地组织南北两路迎榇宣传车,沿途向民众进行宣传。1925年5月10日,北上迎榇宣传列车从南京浦口出发。

图3 孙中山的灵榇移出碧云寺石塔。

图4 1929年5月22日,迎榇专员郑洪年到香山碧云寺,指挥护灵处处长马湘督率护卫谭卫全、丘正时、陈汉、郭泉、萧鸿禧、丘有、何正标7人从石龛内恭移孙中山灵榇至灵堂易铜棺。

图4 1929年5月22日,迎榇专员郑洪年到香山碧云寺,指挥护灵处处长马湘督率护卫谭卫全、丘正时、陈汉、郭泉、萧鸿禧、丘有、何正标7人从石龛内恭移孙中山灵榇至灵堂易铜棺。

图5 1929年5月26日1时30分,灵榇移出碧云寺大门,改用32名杠夫。

图6 河北省主席兼奉移总指挥商震骑马指挥护灵。

图7 图为专为孙中山奉移南下装饰过的火车机车头。

图8 5月28日上午10时整,灵车抵达浦口时,哀乐齐鸣,狮子山炮台鸣礼炮101响,全体迎榇人员向灵榇行三鞠躬礼。

图9 朝阳门(今中山门)附近蒙古敬设的牌坊。

图10 图为灵榇被恭扶进入祭堂后,家属亲朋均随灵入内。

高云昆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