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展厅
石雕展厅位于金刚宝座塔东南侧,展出有石额、碑刻墓志、经幢等28件(套),其中金代太极宫的“斋”字残石、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爱妻卢氏的卧碑形墓志、清初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七岁的孙女黑舍里氏的碑形墓志,以及孙中山先生的奉安纪念碑等,都是北京地区罕见的石刻艺术精品。
“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刻石之风流行于秦汉,极盛于后汉,在唐宋有新的发展,到清代已壮大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字石刻家族,不仅形制多样、历史久远,而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
安史之乱后,当时的幽州即今天的北京地区成为唐朝藩镇割据的重灾区之一,北京石刻艺术博物收藏的唐王时邕墓志、王徽墓志等墓志,有相当一部分的文字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历史状况。
辽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公元936年,契丹人得到后晋石敬瑭割献的燕云十六州后,将幽州升为五京之一的南京,又称燕京,使幽州自此从北方重镇向国家都城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辽韩佚墓志、董庠记灭罪等真言刻石的记载,对于了解辽代北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www.xing528.com)
金以后至元明清三代,北京开始成为国家的正式都城。政治从来都是与经济、文化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作为帝国首都的北京,集中了全国最大量的财富、最具才华的文人,这就从物质与人才两个方面给包括石刻文化在内的艺术品创造、创作提供了条件。同时,发生在帝国中心的各种重大事件也为石刻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文字石刻陈列主要包括匾额和书法碑帖。“联”即对联,“匾”即匾额,都是用于各种建筑物明显部位如大门上方或两侧,标出其名称,点明其功用,或强调其意义重要的设施。匾额左右两侧配以联语(对联),可使所标对象的文化内涵表现更为完满。联、匾采用石刻形式,一取其庄重古雅的气质,一取岩石历久不坏的材质。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艺术门类。石刻法帖是摹刻于石板之上的书迹,多选刻历代帝王、名臣、名人等的墨迹,以为师范,供人临摹、欣赏。把一位或多位(一代或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作品真迹用“摹勒”法印在石板上镌刻出来,然后制成“拓片”,再经装裱成册,以供学习、欣赏、收藏之用,叫作“法帖”。石刻法帖不仅在内容、书体、形制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石刻,更在于其用途和性质,即法帖在创作伊始,便具有可供学习、临摹、欣赏的功能与目的。它不一定是文献史料的载体,但必须是书法艺术的载体。所以法帖刻石既是文字石刻,又是一种艺术石刻。
石刻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正史补籍的作用。每一件石刻文物都有其自身的故事,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说石雕展厅琳琅满目惊喜不断的话,那么石刻展厅就需要屏气凝神,仔细端详。石刻文物的背景浓郁而深厚,史书记载的资料又卷帙浩瀚,穿行在文字组成的石刻、碑林之间,你可以尽情享受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的悠闲与雅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