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展示的巨大方形石雕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展示的巨大方形石雕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体积为220立方厘米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这件巨大的方形石雕是宫殿柱子下面承托的石质构件,建筑学叫作“柱础”,上面雕满了细密花纹,较为罕见。秦代已有直径达1.4米的整石巨柱础。到了汉代柱础有类似覆盆式,也有反斗式,但样式极为简朴。至六朝时覆盆式已较为普遍,又有了人物、狮兽、莲瓣样式的柱础。到了明清两代,柱础的形制和雕饰更加丰富,制作工艺已达到极高水平,但却多了些繁缛及程式化,少了些气势和精神。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展示的巨大方形石雕

体积为220立方厘米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这件巨大的方形石雕是宫殿柱子下面承托的石质构件,建筑学叫作“柱础”,上面雕满了细密花纹,较为罕见。

柱础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1.在柱下铺垫石,不露明;2.让础石上升到地面来,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但没有装饰;3.在础石上再安装柱座,础石周围加以精雕细刻进行装饰。

秦代已有直径达1.4米的整石巨柱础。到了汉代柱础有类似覆盆式,也有反斗式,但样式极为简朴。至六朝时覆盆式已较为普遍,又有了人物、狮兽、莲瓣样式的柱础。从大同的北魏太和八年司马金龙墓中的柱础看,当时石雕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其雕刻手法一改秦汉粗犷的风格,显现的是精美细致、玲珑清新。(www.xing528.com)

宋代对柱础形制已有具体规定,《营造法式》中这样写道:“造柱预见之制,其方倍柱之径,谓柱径二尺即础方四尺之类。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

关于柱础的雕饰,《营造法式》也有说明:“其所造花纹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榴花;二曰宝相花;三曰牡丹花;四曰蕙草;五曰方文;六曰水浪;七曰宝山;八曰宝阶;九曰铺地莲花;十曰仰覆莲花;十一曰宝装莲花。或于花纹之间,间以龙、凤、狮兽以及化生之类者,随其所宜分布用之。”

到了明清两代,柱础的形制和雕饰更加丰富,制作工艺已达到极高水平,但却多了些繁缛及程式化,少了些气势和精神。

柱基雕饰图案常以龙凤云水为主题,或以百狮飞鹤为主体,结合宗教装饰图案的佛家八宝(法轮、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金鱼),民间八宝(宝珠、古钱、玉磬、犀角、珊瑚灵芝、银锭、方胜),道家八宝(鱼鼓、玉笛、宝剑、葫芦、药篮、紫板、芭蕉扇、荷花)以及花鸟虫等。在雕刻手法上善于将高浮雕、浅浮雕、透雕与圆雕相结合,装饰性与写实性相比衬,使装饰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相统一,充分展示了当时工匠高超技艺。

综观上述,柱础的发展,自殷墟出土的简单柱础,经历了外来佛教艺术的影响,后发展到清代的鼓镜式柱础,可谓由简单到复杂,由质朴而华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