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和造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引领保护与复原工作

太和造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引领保护与复原工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像背面刻有“太和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阎惠端为皇帝太皇太后造像”,“太和”是南北朝北魏孝文帝的年号,太和二十三年即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了。北魏太和造像于1998年3月25日凌晨被盗,文物贩子将其摔成七大块和无数细小的碎渣后运走。造像被盗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文物部门配合市公安机关积极开展侦破工作。

太和造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引领保护与复原工作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十五日

像高225厘米 宽116厘米 厚25厘米

造像原在海淀区车耳营村石佛寺

1998年9月30日移交

现藏首都博物馆

北魏太和造像又称“阎惠端造像”。背屏式、高浮雕,正面雕一佛二菩萨,背面浮雕大小不一佛像124尊,下部是题记及捐资人名。主尊释迦牟尼为“等身像”,高165厘米,佛螺发跣足,面相丰满,着通肩袈裟,手印为施无畏触地印。左右两侧胁侍菩萨矮小,不足50厘米,衬托主尊高大。背光共分12排,饰火焰纹,最内周雕小坐佛,外圈雕饰伎乐天人。造像原有着彩,今已剥蚀殆尽。

佛像背面刻有“太和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阎惠端为皇帝太皇太后造像”,“太和”是南北朝北魏孝文帝的年号,太和二十三年即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了。此像年代是否确实,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曾撰文质疑,疑为伪造。

这尊造像原在海淀区车耳营村,1998年失窃,半年后被追回,损坏严重。经专家修复后,被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并对外展出,后被借调到首都博物馆。

该佛像原存于山腰石佛寺石佛殿中,后石佛殿被毁坏,1926年由朱启钤、叶恭绰等将之移至山上平台,建石亭保护。1957年10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36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就包括这尊佛像。

北魏太和造像于1998年3月25日凌晨被盗,文物贩子将其摔成七大块和无数细小的碎渣后运走。造像被盗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文物部门配合市公安机关积极开展侦破工作。公安人员经过几个月的明察暗访,终于在河北曲阳县平乡村民刘学家南墙下起获了佛像,盗窃的主犯被判死刑,其余从犯被判无期徒刑。

著名佛教美术考古学者金申先生的观点是:北魏太和造像背后那些铭文字体确实是北魏的,北魏到明朝一千多年,后人可能重新对它进行改刀和加工。

首先这尊像的佛发是螺发,而太和年间(477—499年)的23年中,在佛像上几乎没有出现过螺发。螺发在造像上大量出现是在公元500年以后,唐宋时开始流行。特别是螺发底下刻有一道槽,这种雕刻形式的时代都很晚。螺发上边还出现了顶严,肉髻中又伴有髻珠。顶严和髻珠出现皆晚,均属于藏传佛教喜用的元素。但只要一看到髻珠、顶严共同出现,一般在11世纪、12世纪以前,汉传佛像上的髻珠、顶严共同出现都是少见的,它多流行于明代北方佛像中。这尊佛像整个眼球都鼓起来了,这也是元明时候的做法。大鹏金翅鸟的造型虽然起源很早,但在中国是从元朝开始比较多见的,也属藏传寺庙中最为常见的题材。北魏时期,佛像上的袈裟不是通肩式就是袒右肩式,这尊马马虎虎算袒露前胸,起码在唐朝以后佛像上才出现这种袒露前胸的形式。供养人戴的冠,帽带下垂,打着弯往上扬起,这种做法如果参考明朝铜佛的话,在明永乐、宣德年间金铜佛像上较为常见。金申先生由此推断,这尊像是在明朝初期宣德前后被人改刻过的,当年磨光或水波纹式的佛发等均被修改。(www.xing528.com)

上述多处疑点,也仅为一家之言,不足以据此得出该造像并非北魏作品的结论。毋庸置疑,同时代的作品因地域差异、种族差异、文化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就该造像而言,尚需进一步研讨。

这尊造像中提及的皇帝,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467—499年),太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文成文明冯太后(442—490年)。

冯太后,名不详,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区)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中期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其父名叫冯朗,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后宫,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年仅十一岁的冯氏被十三岁的文成帝选中,做了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冯氏被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的儿子献文帝即位,尊冯氏为皇太后。

献文帝即位后,政局动荡,权臣乙浑阴谋作乱,冯太后联合其他忠于皇室的力量诛杀乙浑,稳定政治局势,表现出了果敢善断的政治才干。接着,她再露锋芒,宣布由自己临朝称制,掌控朝政大权。冯太后这次临朝听政,前后仅有十八个月的时间,定策后依据北魏祖制归政献文帝。

献文帝亲政以后,颇有作为。他贬斥了不少冯太后宠臣男侍,并试图提拔重用虽有才能而冯太后不喜之人,开始打造自己的势力。一开始,冯太后对献文帝的做法虽然心中不快,但也未立即发作。后来,献文帝杀死冯太后的情人李弈,终于激怒了冯太后,母子矛盾激化,据《北史·后妃传》载,献文帝诛李弈,“太后不得意”。于是,她利用自己的声威与势力逼迫献文帝交出皇位,禅位给不满五岁的太子拓跋宏,退位为太上皇。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称为冯太后毒杀。

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冯太后再掌朝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北魏的长治久安,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冯太后恩威兼施,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干。她严厉打击各类不法者,甚至不惜将他们罚徙边疆,而对一些为官清正廉洁者,大力表彰和赏赐。她还特别注意培养扶植一些贤能之士做亲信,组成一个效忠她的领导核心。在这个领导集团中,有拓跋氏的贵族,也有汉族名士,有朝廷大臣,也有内廷宦官。而尤为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冯太后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纵横捭阖,排除干扰,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凤凰岭车耳营村石佛殿

冯太后在进行全面改革的实践中,并没有把孝文帝排斥在外,相反她尽可能让他参与,以便使孝文帝得到锻炼。从太和十年(486年)开始,冯太后有意孝文帝参与朝廷事务,以培养他的政治才干,当然,孝文帝的行动并没有超越冯太后允许的界限。冯太后还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现身说法地对孝文帝进行教育和示范。除了平日听政、临朝,冯太后还经常外出巡视,这时她一般都将孝文帝带在身边,以便让他随时随地得到磨炼。在这个过程中,孝文帝既感到了祖母的和蔼可亲,也为她临朝时那钢铁般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气度所威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与仰赖。由于冯太后的亲自教育与监督,孝文帝手不释卷,刻苦读书,日复一日,孜孜以求,不仅对儒家经典谙熟于心,而且史传百家,也无不涉猎,成了一位颇有才学的皇帝。正是由于冯太后的悉心培养,孝文帝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且能够继承冯太后的改革事业,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这恰恰也是冯太后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成功之处。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葬永固陵,谥号文明太皇太后。冯太后的死,孝文帝痛不欲生,对太后的陵墓规格,他坚持将坟陵拓宽六十步,实际上就是国君的葬礼规格。

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正式亲政。亲政后,他进一步推行改革,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他还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地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改革”。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