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明确,经历了从病理、动物实验、流行病学到大规模临床干预试验的漫长科学历程。曾认为胆固醇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现确认为是该病的根本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疾病。因为从出现历史来看,该疾病是一种“古老”疾病——2011年科学家从距今超过3500年之久的埃及公主木乃伊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据估计死者生前死亡年龄约40岁。而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是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千年古尸”辛追夫人,距今2000多年,死亡年龄约50岁。病理解剖发现其生前患有冠心病及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然而从发病年龄来看,该疾病又是一种“年轻”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由于存在先天的胆固醇代谢基因缺陷,导致其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这类患者体内胆固醇含量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远高于正常人,使得患者皮肤上存在大量黄色瘤。他们往往在青少年甚至儿童时就因冠心病心肌梗死而夭折。另外,195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公布了一份著名的关于朝鲜战争阵亡美国士兵尸体解剖报告。这些阵亡士兵平均年龄虽然只有22岁左右,但高达77%士兵的冠状动脉中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其中甚至约39%士兵的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狭窄粥样斑块。(www.xing528.com)
尽管动脉粥样硬化如此“古老”又“年轻”,但人们经历了一百余年从病理、动物实验、流行病学到大规模临床干预试验的漫长而又曲折的探索历程,才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病因是胆固醇以及胆固醇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机制。因为,要证实一种危险因素是否能作为某一疾病的根本原因必须满足以下三个重要条件:首先发现该危险因素与疾病相关的现象,其次在基础研究中(动物实验)证实该危险因素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与疾病相关(致病机制),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在人体中通过干预该危险因素后能显著降低相关疾病的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