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来讲,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何其莘,2001:7)。专业与学科分离,是造成英语专业危机的原因之一(蔡基刚,2018a:2)。早在1983年,教育部高教司就提出要培养外语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付克,1983:4),但却没有得到重视和践行。从社会需求层面上来说,我国目前对仅有语言技能而没有专业知识的“小才”的需求越来越小(蔡基刚,2018a:1-6)。如今单一的外语学科面临重重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外语+专业”的新兴交叉学科应成为高校外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首先,“外语+专业”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市场需求导向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市场需求是影响专业产生、学科发展的因素(朱永新,2016b:224)。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目前高校外语教育的市场需求在各行各业多元化发展。国家和社会各行业需要的是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应用型、实践型、专业化人才。调查显示,语言服务企业招聘翻译员工时更倾向在理工科专业招聘英语基础好的毕业生,而不是英语专业学生(崔启亮,2019:9)。“一带一路”经贸活动需要“外语+专业”的复合人才铺路搭桥;法律全球化意味着中国必须拥有一支有能力在尖端层面运用英美法律的“精英明法”的人才队伍(李凤霞等,2015:135);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任务,各国间交流借鉴需要一大批外语卓越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外语教育应向“外语+专业”复合型方向发展,寻找外语结合专业的新兴交叉学科,以此作为外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其次,发展“外语+专业”的新兴交叉学科是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2016);“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18)。把教育同国家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解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问题已成为习近平教育思想的内容(孙春兰,2018:9)。针对外语教育改革,教育部高教司也多次强调外语教育改革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徐青森,2017;2018)。(www.xing528.com)
最后,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催生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蒋洪兴,2016)。19世纪30年代起,美国学界多次出现学科交叉浪潮。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在20世纪就已开展交叉学科建设。这些高校有如今的成就,交叉学科建设功不可没。在芝加哥大学,“学科交叉已经成为教学与科研不变的传统,成为一种基因被学校教职员工继承和发扬”(王庆环、陈沫,2017)。外语学科要想突破目前的瓶颈,作出更多学科贡献,也应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外语结合专业的新兴交叉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融贯不同研究范式,超越学科樊篱,丰富研究主题与方法。
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但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措施屈指可数。在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交叉学科还未能有一席之地,已有学者呼吁高教部门单独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将交叉学科门类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学、理学、医学等学科大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新兴交叉学科预留发展空间(楼鑫,2016:210)。将发展新型交叉学科作为外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之必要性已无须赘言,但外语学科应在哪些领域与哪些学科结合,需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