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四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的整合教学

提升四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的整合教学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所发生的一切。难怪薛勤让他打扫打扫。

提升四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的整合教学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单元整合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所选课文:

课内:《“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纽扣”的房子》

课外:《小房子变大房子》《塞翁失马

知识要点: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多义词,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能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简洁,用词的精确,感受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

3.通过阅读,懂得大与小的现象揭示的做人的道理,树立大志,有大眼光,有大胸怀;同时又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不轻易放过任何细节。

逻辑关系(课文结构分析):

三篇课文借事喻理,围绕一个单元主题,运用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各有侧重地阐明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通过薛勤到陈蕃家拜访,并与陈蕃交谈的故事,告诫人人们要懂得树雄心大志,从小事做起;《井底之蛙》一文通过写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生活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后来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的寓言故事,要懂得天外有天,不做井底之蛙;《“三颗纽扣”的房子》记叙了一个穷木匠用自己做的房子,给所有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以帮助的故事,知道小人物也能有伟大的心。

思想主旨:

1.《“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通过薛勤到陈蕃家拜访,并与陈蕃交谈的故事,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样一个道理。告诫人人们要懂得树雄心大志,从小事做起;

2.《井底之蛙》一文通过写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生活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后来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的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三颗纽扣”的房子》记叙了一个穷木匠用自己做的房子,给所有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以帮助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只要心里装着他人,就能为他人送去温暖。

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阅读习惯良好,初步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独立预习课文,运用所学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词语的方法多样、有效,基本学会了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在阅读中标注问题,敢于质疑,能画出重点句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分析,思维较为活跃。知识增长速度比之前有所进步,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揭示的道理虽能有所体会,但表达还不够明白,清楚。

各模块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导入模块:交流摘录笔记,自主质疑,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第1课时)

1.交流摘录笔记,积累课文中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篇课文,学生自主提问。

3.能够按六要素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新授模块: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第2课时)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多义词,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简洁,用词的精确,感受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

3.通过阅读,懂得大与小的现象揭示的做人的道理,树立大志,有大胸怀;同时又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不轻易放过任何细节。

拓展模块:运用理解多义词的方法,换个角度看问题(第3课时)

1.拓展课外阅读,巩固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可能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的道理。

2.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教会学生在情绪低落时,能及时地换个角度看问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所发生的一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板块一:交流摘录笔记,自主质疑

1.生写摘录笔记。

2.生小组内交流摘录笔记,注意易错字音和字形。读一读摘录的重点句子,质疑提问。

3.全班汇报,汇总重要问题。

活动板块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生齐读生字词。

2.生自由朗读课文。

3.抽查课文重点词句。

活动板块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回忆概括课文的方法,抓住事件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2.用PPT给出故事结构单,以《“扫一室”与“扫天下”》为例,填写故事结构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小组合作,根据故事结构单,继续完成《井底之蛙》和《“三颗纽扣”的房子》两篇课文的故事结构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活动板块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引入新课。

2.引入本节课重点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和《“三颗纽扣”的房子》两篇课文。

活动板块二:发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

1.用PPT给出要求: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到两篇课文揭示中心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勾画下来。

2.指名答,出示两个句子。(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3.引导生思考是怎么找到中心句的?发现特点:都是人物对话,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4.生齐读中心句说发现。

5.师引导点拨:每句话都有一个词重复出现,一个是“扫”字,一个是“心”字。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相同的词,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不一样)我们怎样理解词语的不同意思?

6.生回顾方法:查字典、近义词替换、联系上下文。

7.明确学习任务:学习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活动板块三: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精读感悟,解疑明理

1.师提示注意标点符号引号代表的特殊含义。

(1)第一个“扫”字是什么意思?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该联系哪句话来思考。

(2)用PPT给出“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明确可以联系上文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3)找到句子后,你是怎么思考的?生交流:找到词语:打扫、清扫。

(4)师归纳方法:联系上文找到“打扫、清扫”这两个词来理解第一个“扫”字的意思。

2.复习勾画重点词理解文意

(1)薛勤为什么让陈蕃打扫他自己的房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间怎样的屋子?(出示写陈蕃屋子的句子)请你找到文中的相关词语,用小三角标出来。(又脏又乱)

(3)他屋子究竟有多脏多乱?一起来读一读。

(4)小结:从这四个方面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了陈蕃的屋子真的是又脏又乱。难怪薛勤让他打扫打扫。

3.第二个扫的意思,你也能运用我们刚刚学过的方法来理解它的意思吗?

(1)出学习指南:

你是联系哪句话来思考的?(扫除天下不平之事)(www.xing528.com)

找到句子后你是怎样来理解“扫”字意思的?

(2)生自学。

(3)学法总结: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到“扫除”这个词,理解了第二个“扫”字的意思。在读书时,学会联系上下文,注意文中的相关描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引导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了吗?

(1)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寻找答案,指名答。

(2)用PPT给出句子,“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生读句子),明白扫一室指做小事。扫天下指做大事。

(3)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活动板块四:运用学法,学习《“三颗纽扣”的房子》

1.小结方法: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扫”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不同的意思,还明白了一些道理。接下来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三颗纽扣”的房子》。

2.全班齐读中心句。

3.用PPT给出自学提示。

(1)两个“心”含义一样吗?

(2)结合课文谈谈“好人”指谁?

(3)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描写来谈谈“一个好人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

4.小组合作学习。

5.全班汇报。

6.师小结:人的心虽然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颗善良的、无私奉献的、充满爱的心可以容得下全世界的人,温暖每个人的心,愿我们都拥有一颗这样的心。

第三课时

活动板块一:理解“井底之蛙”多义词意思。(以作者角度看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多义词的方法,理解了“扫”和“心”在不同语句中的不同意思,(用PPT展示“扫”“心”的意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生读《井底之蛙》)这篇文章中,也有一个词表达了不同意思。

2.读了课文,你知道“蛙”指什么吗?

3.指哪里的青蛙呢?请在文中找出来。

4.为什么说它是井底之蛙呢?你从文中哪儿看出来的?

5.生在文中勾画。

6.师:这只蛙每天都看到些什么呢?

7.生在文中找出并汇报。

8.我们再来看看鳖所看到的。

出示课件:“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面也没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这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

9.鳖看到了什么呢?

10.师:对比蛙和鳖所看到的,你觉得这是一只仅仅住在井底的青蛙吗?它还指什么?

出课件:

蛙(本义):青蛙。

蛙(比喻义):自以为是、目光短浅的人。

11.出语境,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含有“井底之蛙”意思的句子。

出课件:

1.小明暑假到郊区去玩,回校后,向同学夸耀:“我去的地方美极了,你们肯定都没出过城呢?”同学们都觉得他……

2.丁丁又买了一双新鞋子向同学炫耀,而同学们都默不作声,觉得他……

3.小花考试考了100分,很高兴,到处和同学分享她的喜悦。

活动板块二:换个角度看问题。(以读者的角度看问题。)

1.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一只自以为是、目光短浅的青蛙,文章揭示了一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要做自以为是、目光短浅的人,这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观点。假如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这还是一只怎样的青蛙?请在文中找依据。

2.你从课文哪一段看出来的?

3.感受“青蛙之乐”

(1)请你们根据学习导航,找找从哪些句子或者句子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青蛙的快乐。

出学习导航,指名生读。

默读:默读第一自然段。

勾画:用“~~”勾画出具体描写青蛙快乐生活的句子,用“△”标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讨论:与你的小组说说你的感受。

美读: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出感情来。

(巡视时,让组内的每个人都要参与)

(2)从青蛙说哪句话最能感受到他的快乐呢?每个小组汇报一句。

汇报交流时的要求:

1.我勾的重点句子是……

2.重点词是……

3.我从“ ”这个词,感受到……

(3)我们通过读课文,了解到生活在井底的青蛙非常快乐,那么生活在大海中的鳖又有怎样的快乐呢?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面也没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这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

全班齐读,感受鳖之乐。全班读。

(4)出示讨论:假如鳖生活在井底,蛙生活在海里,它们彼此会快乐吗?说说你的理由。

(5)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6)小结:鳖有鳖的快乐,蛙也有蛙的快乐。所以,是否快乐,要看什么样的环境适合谁,也要看个人的追求。(贴长条板书)

原来我们读寓言还可以这样读,不仅读出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还可以读出自己的感受,就是从多角度看问题。(出板书:从多角度看问题)

活动板块三:拓展课外

1.出示《塞翁失马》

师:这篇课文是初中的一篇课文,面对同样的事情,塞翁和村民有截然不同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小结:你们说得有理有据,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观点,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活动板块四:运用所学方法理解课外文章。

1.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小房子变大房子》。

出课件默读、思考:

(1)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

(2)一样的房子,为什么老太太后来感觉房子大得不得了?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吗?

2.总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得到的结果肯定也不同,要积极开动脑筋,多思考才不会让思维被禁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