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独立阅读文章,会查阅课外资料,有动手整理资料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通过引导阅读,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集体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探究式查找资料、微课学习方式,能用简洁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理通课文的故事情节,从故事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从课文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放歌】
师:这首歌就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的一首主题曲,叫——?
生:敢问路在何方
师:歌词中唱到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他们斗罢艰难又出发——是去往哪里呢?
生:丝绸之路【读课题】
师:当时玄奘西天取经沿途走过的道路就是咱们语文书上所讲的张骞通西域的丝绸之路。
二、深入学习语文课文《丝绸之路》【15分钟】
师:翻开语文书,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由雕像联想到当时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师:再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证明。
1.感受“友谊之路”
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学生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女生齐读课文句子】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互相交流的物品)【学生活动:结合课文内容,男生齐读课文句子】
3.感受文化之路
师: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外来文化)【学生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全班齐读课文句子】
4.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得不说。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伟大的路。
三、学习微课,自己制作旅行图【15分钟】【语文课和信息技术课的整合】
师: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这条路同时也是一条古老而神秘的路,张老师曾经无数次梦想着能够亲身去一探它的神秘。今年假期我将开启我的神秘之旅,可是我需要一个旅行图帮助我规划线路,让我真正领略到丝绸之路的文化,孩子们,你们能帮帮我制作一张旅行图吗?
师:回顾如何制作你所需要的旅行图?【白板画思维导图】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收集的文件夹
生1:这是我截取的地图。
师:你用到了哪些技术手段?
生1:画图软件进行选定、剪切,最后复制到word文档中。
师:你真是一个会筛选信息的孩子!
生2:这是我查找到的信息,有关景点的介绍。
师:你真是一个会搜索、整理信息的孩子!
师:看书上的地图,有什么发现?(我们还需要添加什么?)
生:文字框和标明线路的箭头。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尝试电脑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师评价1:你还把文字框改变了颜色,真是一个会再加工信息的棒孩子!
师评价2:你用上了加粗和颜色改变的技术手段,又一次创造了信息。
师:张老师看到了你们自己动手的参与感,满满的都是自豪和满足!孩子们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体会到了对信息搜集、整理、筛选、加工、创造的过程,让你们的作品变得更加准确、高效和简洁。展示了你们信息素养。
四、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历史文化基地参观蜀绣【参观娇子小学一楼历史文化基地】(10分钟)
师:丝绸之路的每一处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神秘,我们都想成为画里的主角。但现在暑期还没有到,我们暂时还不能整装出发,不过没关系,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河南道,称为“南方丝绸之路”,而这条路的起点正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成都。我们可以在出行之前先了解家乡的丝绸、蜀绣历史与文化。接下来,我将和孩子们一块去我们学校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教室,它浓缩了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蜀锦的灿烂文化,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学生活动】参观蜀绣教室,学生解说员讲解蜀绣作品
解说员1:欢迎孩子们来到蜀绣教室,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漂亮的蜀绣作品——《蝶恋牡丹》图。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全国人民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还让牡丹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
解说员2:中间这副是《睡莲》图,周敦颐的《爱莲说》称其“出於泥而不染”。就是在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看,这朵朵荷花,艳丽清香,碧叶翠盖,象征着吉祥如意。
解说员3:最后一幅《锦鲤》图,鱼,自古就被视为吉祥之物,取其“余”的同音,锦鲤正宗是红白锦鲤,体色红润新鲜,白色洁白明亮。有着“锦上添花,吉运绵长”的寓意。
师:多么漂亮的蜀锦纹样,百针灵绣,让人流连忘返,同学们想不想现场看看如何刺绣的?
【学生活动】:学生现场展示刺绣
师:看完社团学生的现场展示后,你应该对蜀绣的针法有了研究的兴趣,让我们在了解历代蜀锦历史的过程中一起看看蜀绣19种针法的操作介绍吧!
【学生活动】了解历代蜀锦历史和蜀绣针法。
学生自己介绍:最早的织锦始于西周,诸葛亮在成都设了“锦官”,对称纹样出现在南北朝,宋元时期,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三大中心之一。
师:我们羡慕那些手持针线,能把色彩和欢乐留在蜀绣作品上的同学,我们没有参加社团的同学们也可以体验一下这种极致的艺术表达,想尝试一下蜀绣作品拼图吗?
生自由尝试体验活动。
本课小结:感受文化的熏陶是一件愉悦的事!今天咱们通过文章学习跨越了历史,穿越了时空,学会制作丝绸之路的旅行图,还现场了解蜀绣的历史,甚至我们亲自观看了如何刺绣,今天的我们收获很多。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相信这个假期,孩子们又多了一个体验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美丽的地方,那就是——
生:丝绸之路。
师:想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答案多样,扩展学生思维
板书设计:
附2:语文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整合课例:《古韵新风》
单元教学流程:
《水调歌头》
一、教学内容:《水调歌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2.聆听古诗词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及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
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给诗词赋予新韵。
五、教具
多媒体、钢琴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首美丽的诗。
自古以来,中秋明月就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念情怀,今天我们就乘着音乐的翅膀,穿越到千年以前那个中秋之夜。
1.初听(www.xing528.com)
师:刚才同学们都很陶醉,你们熟悉这首歌吗?
生: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师:是的,这就是苏轼写的《水调歌头》,由中国台湾作曲人梁弘志谱曲,改编成了歌曲《但愿人长久》。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首歌。(贴标题)
师:谁了解苏轼呢?
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看来你们真的很了解苏轼。
2.配乐朗读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吧!
师:读了之后,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贴明意)
小组讨论,两分钟,请代表汇报。
生:苏轼在中秋节,边喝酒边作词,还喝醉了。(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小序。(师:你能读一读吗?哪里告诉我们是中秋?)
生: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师:是呀!苏轼喝了一晚上,已经酩酊大醉)
师:哪一句又是在怀念他的弟弟呢?
生:兼怀子由。
师:是的,怀就是怀念的意思,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齐读序)
师:你们对正文还有什么理解?(苏轼很孤独)
3.复听
师:结合歌词和曲调,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生:在阁楼上,隔着窗户看明月。(师:你真细心,抓住了词当中的内容)
生:边喝酒,边思念亲人。(师: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得真好)
生:酒和泪水洒在衣襟上。(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非常惆怅、思念亲人、他很孤单。
师:在这样一个夜晚,苏轼作了这个词,在情境中,孩子们都体会得很好。
4.再听
师:刚才我们已经从词本身角度进行鉴赏了,现在我们从音乐角度来欣赏这首词。
师:边听边思考,每一个乐句最后一个音有什么特点?
生:长音。
师:为什么呢?长音在音乐当中有什么表达?
生:表达了无限的思念。
师:最后一个音基本上都以哪个音结束呢?
生:1和2。
师:1和2在音阶里面属于高音还是低音?
生:表达了淡淡的忧伤和孤独的情感。
师:中秋夜是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苏轼想念自己7年不见的弟弟,面对明月,一杯浊酒,心潮起伏,于是乘着酒兴正酣,咱们这位大词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特别是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早已超越时空,成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们的共同愿望。
师:现在我们再来感受长音对情感体现的作用。
(师生接唱,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的特点。)
师:孩子们,你们唱得真好,音乐声中我仿佛听到了淡淡的忧伤。现在我们来再次聆听,大家可以跟着小声哼唱。用歌声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哼唱第一段)
师:我们从邓丽君的演唱中,感受歌曲的惆怅与孤单,老师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演唱,现在你们可以在心中做一个对比。
5.第四次听,播放王菲版本的此首歌
师:你们听出这是哪个歌手演绎的?
生:王菲
师:看来你是王菲的歌迷
师:这首歌曲,最早是由邓丽君演唱的,它作为30首奔月歌曲之一,随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登上了月球。
师:王菲也用她的理解演绎了这首歌曲,我们从伴奏乐器和演唱风格两个方面来(帖板书)比较一下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邓丽君 王菲
伴奏乐器 钢琴 弦乐
演唱风格 柔情蜜意的思念 冷眼旁观的洒脱
速度 慢 快
乐器——师:你们意见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听听吧!十秒钟
快、慢——师:你发现了她们的演唱速度
风格上王菲的更流行——师:更加的潇洒,洒脱
师:那你更喜欢哪个版本?
生:邓丽君版本
师: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呢?
生:更加的忧伤和抒情
师:你能模仿邓丽君哼唱一下吗?
生:我好像听到了一丝忧伤。
师:有喜欢王菲版本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你能表现一下吗?
师:我听到了一丝洒脱,仿佛看到了一个豁达、豪放的苏东坡。
师:每个演唱者都带着他对音乐的理解,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格。在古时候,人们也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吟诵古诗词,那又是一种风格。我们一起来听听……(放吟唱视频)
这个版本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古人的吟唱方式吗?(请学生说)
师:孩子们,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理解,那接下来我们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演绎这首千古绝唱。
PPT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内商定表演方式。
(2)一组至少有两种形式。
(3)小组成员合作,快速排练一个片段。
(4)时间五分钟。
(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真是形式多样,还有其他方式的吗?谁来说一下。
生:吟诵、朗诵、演唱、舞蹈、钢琴弹奏、表演
师:还有这么多的方式,一定都想展示一下,干脆这样,我们把这些方式组合一下,来呈现一个五四版本的《但愿人长久》。
前面选同学进行表演,全班作为合唱背景。
6.小结
我国古代诗词历来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或以诗为乐,或以诗为乐。时至今天,我们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再来品味一下诗乐的古典之美。相信更有一番风景,很期待有一天能够欣赏到你们创作的诗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