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时任校长卫玉芳提出:百年城厢(当时校名是“城厢镇小学”)的办学一定要“凸显东方传统文化,尽展现代前卫气息”。在她的带领下,学校一直致力于实施符合自身历史特色,又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2001年,学校以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综合实力优势,被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列为“体教结合”的试点单位,与具有优秀的教练队伍和丰富的训练经验的第一少体校以及具有良好训练场地与设施的川沙体育场三强联手,共同筹建浦东新区武术学校。5月9日,在北京申奥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浦东新区武术学校”在当时的城厢镇小学正式揭牌成立,时任副区长亲自出席,殷切勉励学校做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并寄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初生的武校秉承“普及+提高”双线并进的发展思路开展工作。“普及”是指在全校师生中普及基础的武术知识,使全体师生掌握几种常见的武术套路,能坚持每天的武术早锻炼。“提高”是指建立一支能在各级各类武术比赛中争金夺银的武术运动员梯队,为中华武术发展输送新苗。
卫玉芳校长不仅身先士卒,带头学拳、教拳,而且制定了“全盘出击,立体铺开”的工作方案,即用暑假、双休日、早晚课余、体育课等时间开设针对不同授课对象的武术培训班。学校组织研究采编《少儿武术》校本教材1.0版。体育组教师还在专职教练的协助下创编了校拳。全校学生利用广播操前的一段时间演练校拳。各年级学生分别练习武术基本功、五步拳以及自编的剑术套路。兴趣提高班学生基本掌握自编棍术套路。校队学生熟练掌握初级刀术套路。当时我校全体教职员工130多人,全都学会“二十四式太极拳”“十八式太极剑”。
那时的校园里,不管是夏日炎炎的暑期,还是披晨光、沐夕霞的早晚;不管是校园寂静的双休日,还是教员中午短暂的休息间隙,都可以看到习拳弄棍、刀舞剑飞的场面。学校画廊、班级的黑板报、学校专用电台都有武术内容,武术元素遍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www.xing528.com)
普及武术的同时,学校也在专业力量的协助下迅速建立校级武术梯队,分为三个层次:武术班、基础段武术队、运动员级武术队。其中,承担主要比赛任务的是运动员级武术队,而基础段武术队则为运动员级武术队重点育苗。武术学校挂牌后的短短一年,学校的运动员级武术队已经成为浦东新区的骄傲——在区少年武术邀请赛和“健身杯”武术比赛中囊括了少年甲组、乙组剑、刀、棍、枪、拳以及全能的所有金牌、银牌;参加上海市武术锦标赛、河南省少年武术邀请赛、浙江省武术邀请赛等比赛,打出气势,打出水平,共获9金9银10铜的好成绩,被武术界誉为上海的“黑马”。
至2004年,学校已经有了四支武术梯队,运动员在编人数36人。毕业的学生视学习成绩与武术成绩实行“城厢镇小学→第一少体校(川中北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口入学,而达到三线、二线水平的运动员更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
仅用四年时间,兼具浦东新区武术学校之名的城厢镇小学就实现了武术教育的“三高”,即高起点、高目标、高成效,成为体教优质资源结合办学的优秀典范,也为武术课程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