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力助推:实践教育的初心与坚守

外力助推:实践教育的初心与坚守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推出重大决策、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等活动,都会引入“外脑”的力量。融合的关键是处理好“内脑”与“外脑”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借助“外脑”。确保最终的决策与行动是建立在“内脑”的主动意志上的,而非“外脑”的强加与灌输。

外力助推:实践教育的初心与坚守

前文已经提及,我们以四机构联动的管理模式促使观澜小学的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其间,导入外力是重要的一环。如何定位外力在学校管理中起的作用?怎样适时地使用外力,以实现求真务实的管理?

1.内脑与外脑有机融合,点燃智慧

这里的“内脑”是指学校行政管理层,“外脑”指的是在某一方面学有所长的专家。我们坚持在两个校区组建了专家工作室,通过长期、短期、临时相结合的方式,组建观澜小学的智囊库。工作室中的大部分专家来自教育领域,也包括一些来自与教育相关领域的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士。学校推出重大决策、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等活动,都会引入“外脑”的力量。融合的关键是处理好“内脑”与“外脑”的关系。

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例。学校确立“文化立校”的方针,梳理出“真·实”文化内核,那么该如何继承与发扬学校文化?选好“抓手”将是关键。

抓什么?怎么抓?怎么保障操作顺利推进?如何评估?这一系列问题虽然可以由学校自己解决,但是无法确保其先进性、科学性。毕竟,处于一校之墙内,忙于各项烦琐事务,缺乏广泛及深入学习,视野有限,认识有限,很多时候很难跳出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局限性大、深刻性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借助“外脑”。

但是,“外脑”不能取代“内脑”。

专家们对教育的宏观发展以及专业理论、技术吃得透、钻得深,但是他们不了解学校的实际,先进的、流行的理论并不一定是适合学校的。因此,在文化建设中,尤其是在阶段项目的确立与设计环节,力求避免“我们想不出,让专家来想吧”和“我们的意见和专家的不一样,听专家的意见”两种思维。按照“我先想,再看看专家有哪些建设性意见?”“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分歧?怎样统一意见?”确保最终的决策与行动是建立在“内脑”的主动意志上的,而非“外脑”的强加与灌输。让“外脑”成为引线或添加剂,点燃催生学校自身的智慧,实现真正的文化立校。

由于我们从一开始就注意处理好“内脑”与“外脑”的关系,学校的发展才能够既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又保持一贯的延续性,逐步形成鲜明风格。(www.xing528.com)

2.校内与校外盘活资源,多方共赢

现代教育离不开家庭、社区的支持和参与,社会良好风尚的树立也需要学校教育力量的融入。学校以主动姿态,在促进学生健康、有效发展和维护推动社会新风的目标上与家庭、社区达成一致,做到同一层面思考,不同领域操作,既导入,又输出,就能更好地盘活资源,获得多方共赢。

在具体操作上,学校以引导参与、合作共赢、共促发展、评价导向为原则执行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协商制度建设工作方案。

(1)发挥三级家委会作用。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监督作用。例如,校级家委会曾为学校工作计划、180周年校庆活动建言献策;年级家委会参与“我10岁了”集体生日、“留住真情·放飞理想”毕业典礼等各年级教育活动的筹备;班级家委会组织策划“向陋习说不”等主题活动。

(2)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学校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助力。例如,家长参与“护校安园”工作,从2013学年开始已经有上千人次家长参与此项工作;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根据家长的专业特长开设课程,如澜星菜园、乒乓、轮滑、丝网花、校园话剧等;引导家长参与小红星儿童团入团、庆元宵、红领巾爱心义卖等主题活动,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悟学校文化。

(3)社区与学校共建。学校努力实践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与周边的内史第、川沙敬老院、城厢社区等签约,组织学生参加“百名学子画古镇”“百万少年看浦东”等活动,学校被川沙新镇党委评为“最佳合作伙伴”。

(4)引入家长社区评价。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学校不定期通过沟通、访谈等形式听取家长社区对学生午餐校服、教师师德等方面的建议,从而营造开放办学、共建共赢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