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长征火箭:结下太空传奇

中国长征火箭:结下太空传奇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征”火箭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能够发射高、中、低不同轨道、不同类型的卫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是典型的绿色环保火箭。目前,中国“长征”火箭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大家族”。在进军太空的过程中,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早已闻名遐迩,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长征火箭:结下太空传奇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尽千辛万苦、走向胜利的奋斗过程,也是中国漫漫历史长河里举足轻重的重要事件。同时,长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工业欣欣向荣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就用“长征”来命名了。很多人包括很多国外的航天专家,一提到中国的“长征”火箭,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长征”火箭是怎么来的呢?这一直是个神秘的话题,和国外许多运载火箭一样,中国的运载火箭也是由远程战略导弹改进并逐步发展而来的,从一产生就披着一层高度机密的面纱

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后,在钱学森院长的带领下,展开了地地弹道导弹的相关研究工作。那时候,研究人员大都是军人,得知自己要从事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之后都很兴奋,但为了保守秘密却不能对任何人说,包括家人。最初的10年,导弹研究工作红红火火开展,并研制成功了多种型号的弹道导弹。到1965年,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四号”为基础,中国火箭的研制工作全面展开。1966年,钱学森、王秉章与当时的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的罗舜初,中国科学院的张劲夫、裴丽生等,一同研究确定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东方红一号”。用来发射“东方红一号”的运载火箭就被命名为“长征一号”。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运载火箭就拥有了“长征”这个响亮的名字。

“长征”火箭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能够发射高、中、低不同轨道、不同类型的卫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宇宙资源,高技术航天器的蓬勃发展对运载火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和发展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必将加速我国空间技术的进步,也将带动我国众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对于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增强将产生重大影响。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以“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 为设计原则,按照“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发展思路进行研制的火箭系列。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是典型的绿色环保火箭。具有模块化设计、批量生产、生产和发射周期短、低成本,可靠性高的特点。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模块,形成运载能力各异的火箭,能够将1.2吨至2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将1.8吨至14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适应能力强,能够满足未来30至50年国内外航天市场的需要,可以使中国运载火箭理想地实现升级换代,并推动产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中国运载火箭的国际竞争能力。(www.xing528.com)

目前,中国“长征”火箭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大家族”。“长征” 火箭家族,包括从最早研制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火箭;到多次投入国内外发射市场的“长征二号丙” 和“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到已两次实现载人航天并将三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的“长征三号F”火箭;还有“长征四号”火箭等。运载能力也从300千克到近9000千克不等,发射的轨道从对地观测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入轨速度从每秒7800米到每秒10320米。

当然,“长征”火箭家族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整个过程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是中国几代航天人共同努力艰苦创业、刻苦攻关,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一步一步脚印走过来的。事实证明,它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新时期的航天长征史。

如今30多年过去了,中国研制成功的12种型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覆盖了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静止轨道的全部轨道范围,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适应了发射不同轨道和不同重量人造卫星的要求。中国已经拥有了酒泉西昌、太原三座发射基地,运载火箭的发射和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进军太空的过程中,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早已闻名遐迩,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它作为中国现代建设伟大成就的象征,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