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雕塑技艺,主要集中在壶、碗、杯、盏的茶具和团茶、饼茶的形制及饰面上。如宋朝北苑的龙、凤贡茶,其饰面的花纹特别讲究,经常更新。再就是工艺雕塑中的茶事内容。如清乾隆时,著名雕刻家杜士元在一件«东坡游赤壁»的雕塑中,即刻有一船,船上七人风姿各异,船头有一童子在持扇烹茶,茶盘中有三只茶杯,清晰可见。至于与茶有关的建筑,主要有茶馆、茶寮、茶室和茶亭等。这里就绘画方面的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
关于与饮茶和茶有关的画卷,迟至唐朝才见于世。现存与茶有关的最早画卷是唐朝的«调琴啜茗图卷»。
宋代现存最完整的茶事美术作品,首推北宋的“妇女烹茶画像砖”。画面为一高髻宽领长裙妇女,在一炉灶前烹茶,灶台上放有茶碗、茶壶,妇女手中还一边在擦拭着茶具。整个造型显得古朴典雅,用笔细腻。
据记载,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还曾画过一幅«斗茶图卷»。可惜的是没有流传下来。
不过,刘松年的«斗茶图卷»虽然不见,但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所作的同名画——«斗茶图»则流传了下来。(www.xing528.com)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和水精宫道人。湖洲人,宋宗室。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斗茶图»中共画四个人物,旁边放有几副盛放茶具的茶担,左前一人持茶杯,一手提一茶桶,袒胸露臂,显出满脸得意的样子。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一旁,双目注视前者。由衣着和形态来看,斗茶者似把自己研制的茶叶,拿来评比,斗志昂扬,姿态认真。
明代以茶为题材的画,一般以唐寅的«事茗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和丁云鹏的«玉川烹茶图»为代表。唐寅的«事茗图»,画卷绘一山青水秀的山村,在一椽茅屋中,一人聚精会神倚案读书。边舍内一童子正在煽火烹茶。舍外右方,小溪上横卧板桥上,一须翁拄杖来访,翁后一童子抱琴相随。画法上人物线条工细,神态生动,通过人物的描绘和环境的烘托,表现了生活中的主人和来客的共同爱好和志趣。唐寅在画上题诗云:“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画面无楼无室,也非围坐品茗,而只是在岩边树荫下绘一竹炉,人物有烹茗者,有作歇或观赏山景者,看来是取景茶会处于“将开未开之际”。丁云鹏的«玉川烹茗图»,是故事画,取材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嗜茶的传闻。
清代的茶事画因距今时间较近,传留下来的更多,这无论是清初的“四王”,还是后来的扬州“八怪”,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能找到茶叶题材或有茶事器物的画作。不过,现在常提到的,还是乾隆年间薛怀所画的«山窗清供»图。此图清远秀逸,画中有大小茶壶及茶盏各一,并自题五代胡峤诗“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一句。全图用枯笔勾勒,明暗向背层次非常清晰,富有立体感,类似现在的素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