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清代的茶叶生产曾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
a.清前期我国茶叶生产迅速发展。
当1644年,我国茶叶首次运往英国,引起英国人的饮茶嗜好之后,英国政府特令东印度公司,每年要保持一定量的茶叶存货,以便英国人能够不间断地饮到中国茶。于是东印度公司加强了对中国茶叶的进口。到1669年东印度公司每年从茶叶贸易中获利达150万英镑,相当于英国国库税收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此后,1728年,中国茶叶传到斯里兰卡,1788年传到印度,1833年传到俄国,更扩大了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茶叶生产也迅速发展。到19世纪初,福建、江西、安徽、浙江等一些传统产茶区,制茶业较明代末期有很大的发展。徐蚴的«茶考»说:“山中土气官茶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生,岁所产数十万斤。”同时,清政府也看到茶叶出口有利可图,便也支持发展茶叶生产。如在贵州定县的苗族山寨,清廷曾派人,拨专款去发展当地的云雾茶。
当时的一些文献也反映了茶叶生产的盛况。如江皋«江州竹枝词»:“匡庐山下采茶归,云雾迷空尽湿衣。学得北源新焙法,江南嫩甲雨前肥。”这是反映庐山地区茶农采茶、制茶景况的。
b.清中叶,外国资本主义向我国倾销鸦片,掠夺原材料,茶叶生产仍畸形发展。(www.xing528.com)
清中叶,英国仍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国,每年需要进口我国大量货物,其中茶叶居多,香料、瓷器、丝绸、药材等次之。从“南京条约”开始,中国的门户敞开了,随之而来的是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的农产品原料,作为他们的资本积累。这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便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其中茶叶的出口,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最重要的项目。“五口通商”后的最初几年,我国茶叶出口一直保持在7000—8000万磅之间,到1852年,竟然突破1亿磅。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前夕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茶叶的出口都是盛销不衰的。
茶叶市场的繁荣,极大地刺激了国内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当时,茶叶种植地遍及我国秦岭和淮河以南各省。安徽霍山,“近县百里皆种茶,民惟赖茶以生”(乾隆«六安直隶州志»)。福建武夷山下农民“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产数十万斤”(«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足见当时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和茶业的盛况。
c.清末,外国资本主义操纵国际市场,排挤中国茶叶,使茶叶生产衰落。
清后期,在国际市场上,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的红茶已开始取代中国绿茶。中国绿茶是手工操纵焙制的,市场竞争能力差,受排挤。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处于被动地位,贸易量每况愈下。至清末民初,一落千丈。在1893年时,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尚占世界总输出量的1/2以上,到1903年仅占1/3,而1920年降到1/16。
茶叶出口量的急剧下降,导致国内茶价下跌,茶业凋敝萎缩,茶农苦不堪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