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统一中国以后,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强,尤其是茶的加工、种植,首先向东部和南部渐次传播开来。«路史»引«衡州图经»载:“荼陵者,所谓山谷生荼茗也”,也就是以其地出茶而名县的。茶陵是湖南邻近江西、广东边界的一个县,这表明秦汉统一不久,茶的饮用和生产,就由巴蜀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在汉以后的三国、西晋阶段,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慢慢取代巴蜀而逐渐显得重要起来。«广雅»云:“荆巴间采荼茶作饼。”这条记载,把荆、巴并提,表明三国时,荆楚一带的茶类生产和制茶技术便已达到和巴蜀相同的水平或程度。«三国志·吴志»所载孙皓“以茶当酒”的故事亦可佐证。是书«韦曜传»云,孙皓嗣位以后,常举宴狂饮。韦曜酒量不大,孙皓初识曜时特别照顾,“常为裁减,或密赐茶以当酒”。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了。
西晋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北方七族相率过江侨居,东晋、南朝时建康成为我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我国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的茶叶,因上层社会的崇尚也较快地发展起来。南方特别是江东各地,礼制比以前也有所加强,作为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被吸收进礼俗之中了。如刘宋时的«世说新语·纰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讲西晋有个叫任瞻的官吏,晋室南渡时漂泊流落,后来也到了南京,时贤共至石头(今南京地名)迎之,以茶相待,说明这时就普遍出现了以茶待客的礼仪(任氏孤陋寡闻,闹出笑话,另当别论)。
由于东晋、南朝统治阶级“借重茶叶”的需要,从而使得我国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文化有了较大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茶叶的向东南推进。«永嘉图经»(失传,年代不详)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山谦之«吴兴记»又称:“乌程县西北二十里,有温山,出御羈”等等。(www.xing528.com)
汉代陶土碗
可见,这一时期,我国东南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今温州、宁波的沿海一线。不仅如此,如«桐君录»所说:西阳、武昌、庐江、昔陵皆出好茗(今按:昔陵,当为晋陵,即常州的古名,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叶,也著名起来。这时,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或现象,更加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