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5年前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研究及国际比较

2015年前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研究及国际比较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5年改革方案正式颁发以前,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差不断扩大,因此待遇差距问题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重点。第一个关注的方面是形成待遇差的原因。解决待遇差问题、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必然涉及政府财政负担问题,因此预测和模拟不同改革方案对财政支出的不同影响是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政策衔接和配套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退休待遇差,而待遇差的形成和碎片化社保制度密切相关。

2015年前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研究及国际比较

在2015年改革方案正式颁发以前,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差不断扩大,因此待遇差距问题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重点。首先,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退休待遇差,是社会保障政策衔接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6]。第一个关注的方面是形成待遇差的原因。很多学者认为造成待遇差的原因主要包括“双轨制”下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调整机制、工资增长机制差异较大,并且企业年金尚未普遍建立起来[7]。第二个方面是对这种待遇差的评价和判断。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种待遇差既不公平,也不合理[8],也有一部分学者从人力资本和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认为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学历高、平均职务高、专业技术人员多,待遇差的存在有利于弥补其在职期间工资收入对人力资本投资补偿的不足,从而达到劳动者个人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9]。第三个方面是研究如何解决待遇差问题。为了解决待遇差问题,短期应重点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建立待遇正常调整机制;长期应建立适度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10]

其次,在分析待遇差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很多学者研究解决待遇差问题面临哪些约束条件。解决待遇差问题、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必然涉及政府财政负担问题,因此预测和模拟不同改革方案对财政支出的不同影响是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卢驰文从隐性债务显性化的角度分析了养老金并轨改革对政府的财政压力,并认为实行“老人老待遇”标准,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是化解转轨财政压力的基本途径[11];蒋云赟和张悦根据代际核算体系,研究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的代际平衡状况和可持续性,并比较了不同的改革方案对财政支出和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12];郑秉文等以“混合型”统账结合制度为背景,根据统一改革方案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发现,虽然改革初期会增加财政负担,改革后期将会大大降低财政负担[13],这一结论和杨燕绥、胡乃军的研究结果一致[14]。除了使用全国的数据进行测算外,很多学者使用各省市的数据进行测算,这是对全国数据的有力补充,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改革对财政的影响。庄序莹、范琦、刘磊使用上海市事业单位的数据,运用保险精算模型估算出三个备选方案的养老金收支状况,从财政负担、替代率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评估了三个方案[15];张继民、吴忠以上海为研究平台,以动态人口发展模型为测算基础,通过对上海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转制成本的分析,从存量的角度去解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财政压力[16];封铁英、戴超使用西安市的数据,从养老保险制度参数的优化设计出发,对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进行了预测和政策仿真,认为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适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稳定缴费比例等措施有利于事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17]

再次,上述研究从财政负担、基金收支平衡的角度出发侧重制度供给研究,而一些学者注重研究事业单位改制中职工对养老保险的需求问题,以此来研究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改革推进困难的原因有哪些。韦朝烈、黄炳境认为民众对公务员群体缺席改革的强烈不公平感,民众对待遇下降的深切忧虑,民众由于缺乏参与权、表达权而对由上而下单方面制定的改革方案的不认同是导致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阻力较大的原因[18]。姜爱林认为只有广泛征求意见,扩大公众参与,消除分歧,才能顺利推进改革[19]。为此,封铁英,戴超选取西安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研究样本,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实施问卷调查,经过实证分析得出年龄、婚姻状况、单位性质、工作年限、月基本工资、月基本生活支出、期望缴费比例、退休前一月基本工资和期望养老金替代率是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需求倾向的主要因素[20]。(www.xing528.com)

最后,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政策衔接的长期目标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此需要完善政策配套改革,建立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拓展养老基金投资渠道。杨燕绥等提出“职业养老金替代退休金和对接国民基础养老金”的二元结构事业单位养老金方案,并利用世代交替模型,求出这一制度安排相对于原有的退休金制度,实现“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待遇不降低,我国整体养老金制度得到改善,财政养老金负担趋于下降”这一“帕累托改进”目标的条件[21]。褚福灵认为应该建立体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征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提出具体的改革导向、改革原则和改革措施[22]。成欢、蒲晓红指出为实现养老保险的制度公平,需将公务员纳入改革范畴,与事业单位同步进行、统一建制,使所有群体共享制度公平;同时要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体现制度效率[23]

总体而言,中国学术界对事业单位社会保险问题研究的起步较早,内容较为丰富,很多问题研究较为深入具体。根据这些文献也可以看到,待遇差问题是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核心问题,这因此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政策衔接和配套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退休待遇差,而待遇差的形成和碎片化社保制度密切相关。因此,从碎片化社保制度的角度分析该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书研究的一个独特的视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