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不可忽视的潜在社交礼仪
(1)使用名片礼仪规则。
名片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前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名片的递送、接受、存放也要讲究社交礼仪。
①名片的递送。在社交场合,名片是自我介绍的简便方式。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视同传单随便散发。
当向他人递送自己的名片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同时身体微微前倾,低头示意,最好是用双手呈上名片,将名片放置手掌中,用拇指夹住名片,其余四指托住名片的反面。请注意名片的字迹应面向对方,便于对方阅读。如果自己的姓名中有不常用的字,最好能将自己的名字读一遍,以便对方称呼。
②名片的接受。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街念出声来,并抬头看看对方的脸,使对方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③名片的存放。接过别人的名片切不可随意摆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随便地塞在口袋里或丢在包里。应放在西服左胸的内衣袋或名片夹里,以示尊重。
④名片的索要。向对方索要名片也是很讲究的。这取决于你们双方的地位了,如果他有求于你,他会主动将名片递到你的手中,如果你们双方平级,那么互相递个名片,如果你指想和他联系,那么就主动要名片吧,不过一定要客气,双手接名片。有几个方面你需要注意:
注意一:如果想向对方索要名片,你可以先主动给他名片。
注意二:如果对方无反应,就再提示:“那以后如何跟您联系?”
注意三:如果他还不给,就直说了“可否给我一张您的名片?”
(2)称谓的礼仪要求。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
①坚持称谓得体,有礼有序的原则。
②职务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在正式的场合,在职务前加上姓氏或加上姓名。
③职称称呼: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在十分正式的场合下,在职称前加上姓氏或姓名。
④行业称呼: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等,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
⑤性别称呼:对于从事商界、服务行类的人,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女士”是称已婚女性。
⑥姓名称呼: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在对方身份不明的情况下,采用以性别相称“某先生”、“某小姐”或称其为“某老师”,亦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特别是后者,既表示尊敬有礼又不使人觉得不妥。
⑦对年长者称呼要恭敬,不可直呼其名,可敬“老张”、“老王”;如是有身份的人,可以将“老”字与其姓倒置,这种称呼是一种尊称,如“张老”、“王老”。称呼时可借助声调、笑容和谦恭的体态表示尊敬。
⑧对同辈人,则可称呼其姓名,有时甚至可以去姓称名。
⑨对年轻人则可在其姓前加“小”相称,如“小张”、“小李”,或直呼其姓名。
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1)握手礼节。
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很常有的一种礼节,也是国际通行的礼仪。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慰问等情况下使用。
标准的握手姿势是,伸出右手,手掌与地面呈垂直状态,然后五指并用,稍许一握,时间以3秒钟左右为宜。此时需双眼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与他人握手时,手应该是洁净的。
握手要注意先后顺序,一般是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和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手。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最有礼貌的顺序 应该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女士后男士。
与他人握手,有以下几种情况是很不礼貌的,应避免:
①男士戴着帽子或手套同他人握手。男士握手前一定要脱下帽子和手套,实在来不及的话,应该向对方道歉。女士与他人握手时不必脱去帽子和手套。军人与他人握手时也不必脱下军帽,标准的做法是先行军礼,然后再握手。
②长久地握着异性的手不放开。男士与女士握手时,时间要更短一些,用力要更轻一些。一般握一下女士的手指就可以了,不要拉住对方的手忘了松开或用劲显示自己的热情。
③用左手去同他人握手。握手一定要用右手,除非右手受伤或太脏不能使用,用左手与人相握是不合适的。在特殊情况下用左手与人相握应当说明或道歉。
④交叉握手。当两人正握手时,跑上去与正握手的人相握,这是失礼的,应该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⑤握手时目光他顾,心不在焉。与别人握手时东张西望是不礼貌的。
(2)鞠躬礼节。
鞠躬,意即弯腰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郑重礼节。它既适用于庄严肃穆或喜庆欢乐的场合,又适用于一般的社交场所。
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向上级、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表达由衷的敬意,也常用于演讲者、表演者向听众、观众致意,服务员向宾客致意。为向他人表达深深的感激,也可以用鞠躬礼。
鞠躬礼分为两种,一种是三鞠躬,另一种是一鞠躬,几乎适用于一切社交场合。鞠躬的基本做法是:欲施鞠躬礼时,首先应该立直站立,背部伸直,保持身体的端正,同时双手在体前搭好,右手搭在左手上,面带微笑。鞠躬时,以腰部为轴,整个腰及肩部向前斜15°~30°,目光应该向下,同时问候“您好”、“早上好”、“欢迎光临”等。
鞠躬礼是日本最为常用的礼节,日本人见面时一般不握手,而习惯于相互鞠躬。日本的鞠躬礼是将双手搭在双腿上,鞠躬时,双手向下垂的程度越大,所表示的敬意就越深。
行鞠躬礼时应当注意:
①必须脱帽。戴帽鞠躬不礼貌,同时还会使帽子掉下来。
②鞠躬时目光应该向下看,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不可以一面鞠躬一面翻起眼睛看对方。
④礼毕抬起身,双眼应礼貌地注视着对方。否则视线移向别处即使行了弯腰最深的鞠躬礼,也会让人觉得缺乏诚意。
⑤若是迎面碰上对方鞠躬时,则在鞠躬过后,应向右边跨出一步,给对方让开路。
介绍是人与人之间相识的一种手段,日常交往中的介绍可以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正确的介绍和落落大方的自我介绍,足以显示一个人良好的交际风度。
为他人作介绍,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交际方式。这种介绍方式,通常是双向的,即对被介绍的双方各自作一番介绍。有时,也可进行单向的他人介绍,即只将被介绍者中某一方介绍给另一方。介绍他人认识,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织部分。良好的合作,可能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下列要点要好好把握:
(1)了解介绍的顺序。
在为他人作介绍时谁先谁后,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礼仪头号问题。根据礼仪规范,在处理为他人做介绍的问题上,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规则。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这样,可使尊者先了解位卑者的情况。根据规则,为他人作介绍时的礼仪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先把宾客向我方人员介绍之后,随即将我方人员再介绍给宾客。
②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之后,再把女士介绍给男士。
③应先把年轻的、身份低的介绍给年长的、身份高的,再把年长的、身份高的介绍给年轻的、身份低的。
④在一般情况下,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低者介绍给高者,先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先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⑤同级、同身份、同年龄时,应将先者介绍给后者。
⑥介绍时,要把被介绍者的姓名、职衔(学位)说清楚。
⑦向双方做介绍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手向外示意时手心向外,手向里示意时,手心向着身体,身体稍向介绍者。切勿用手指划,更不能拍打肩膀或胳膊。
⑧介绍双方姓名时,口齿要清楚,说得慢一些,能让双方彼此记住。
(2)掌握介绍的方式。
由于实际需用的不同,为他人作介绍时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①一般式。也称标准式,以介绍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为主,适用于正式场合。如:“请允许我来为两位引见一下。这位是赏色公司营销部主任刘小姐,这位是新鹊集团副总陈丽苑小姐。”
②简单式。只介绍双方姓名一项,甚至只提到双方姓氏而已,适用一般的社交场合。如:“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潘总,这位是许董。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③附加式。也可以叫强调式,用于强调其中一位被介绍者与介绍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引起另一位被介绍者的重视。如:“大家好!这位是兄弟公司的业务主管汪先生,这是小儿江辰,请各位多多关照。”
④引见式。介绍者所要做的,是将被介绍的双方引到一起即可,适于普通场合。如:“OK,两位认识一下吧。大家其实都曾经在一个公司共事,只是不在一个部门。接下来的,请自己说吧。”
⑤推荐式。介绍者经过精心准备再将某人举荐给某人,通常会对前者的优点加以重点介绍,适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如:“这位是练国华先生,这位是凌云公司的雷凌云董事长。练先生是经济博士,管理学专家。雷总,我想您一定有兴趣和他聊聊吧。”
⑥礼仪式。是一种最为正规的他人介绍,适用于正式场合。其语气、表达、称呼上都更为规范和谦恭。如:“张小姐,您好!请允许我把广州致远公司的执行总裁王栋先生介绍给你。王先生,这位就是上海凯进集团的人力资源经理张明敏小姐。”
(3)注意介绍时的细节。
①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作介绍之前,要先征求双方被介绍者的意见。
②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识认识某人时,一般应欣然表示接受。如果实在不愿意,应向介绍者说明缘由,取得谅解。
③当介绍者走上前来为被介绍者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均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视介绍者或者对方,态度要注意。
④为他人做介绍时,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应当注意:介绍家人给他人,一般不加称呼。如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一般是把晚到的客人介绍给早到的客人,如果来宾甚多,那么主人不必一一介绍,只要介绍附近的客人们认识就行了。向父母介绍客人时,应先把客人介绍给母亲。
⑤不论在什么场合,自我介绍要做到自然大方,讲到自己时可将右手放在自己左胸上。不要慌慌张张,毛手毛脚,不要用手指指着自己说话,介绍时的表情应该坦然、亲切、大方,眼睛应该看着对方或是大家,不可面红耳赤,显得不知所措或者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⑥在自我介绍中既要表现出自信友好和善解人意,又要力戒粗俗。如果与别人认识不到3分钟,就向人家诉苦、发牢骚,甚至粗话连篇地骂街,必定丑化了自己的形象。
⑦在自我介绍之后开始交谈中,主动做自我介绍的一方要对对方谈起的一切都表示出耐心和兴趣。不要只把对方当成一听众,只顾自己夸夸其谈。
⑧介绍完毕,被介绍的双方应该互相以礼貌语言向对方问候或微笑点头致意,可说“很高兴认识你!”等,这种客套话是需要的,但不要太过分;像“不胜荣幸”、“幸甚幸甚”等就过于单调干巴和做作了。
(1)懂得串门做客的学问。
常到朋友家做做客可以加强联系,这类沟通是很有必要的,但却要把握一定的分寸,懂得串门做客的学问。免得落个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①串门的学问。
学问一:串门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如果你在别人最忙的时候去串门,别人肯定不会有心与你交谈,有时甚至会引起反感。如果你在别人休息、会客或急需安静的时候去串门,亦常常会引起不愉快。一般来说,串门应避开别人进餐、午休等时间;你拜访老人,应注意时间不要过晚、过长;你到朋友家应先问一下主人是否有约会,你到以文会友的朋友家,应留神对方是否在赶写稿件。
学问二:应寻找合适的地点,交谈并非局限于家里,可以另择合适的处所,或边散步边谈。
学问三:适当选择对象,要注意选择和自己志趣相同的新的活动圈子和对象。
学问四:方法应高雅文明,串门如能先给对方打个招呼,征得同意,效果就会好得多,有些人串门喜高谈阔论,影响邻居和家人休息,会使人产生反感,既不向老人问好,也不知起坐礼仪,这些都有损以礼待人、以德会友的传统。此外,串门应尽量避免讨论他人、搬弄是非,力戒庸俗低下的交往。
②敲门的学问。因为某事到同事或朋友家拜访时,敲门是做客时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掌握正确的敲门方法,对每一位拜访者来说也是自己学识、修养、风度的一种表现。(www.xing528.com)
学问一:敲门时轻轻敲过三下后,要耐心等待。敲门声的节奏不宜太快,更不要连续、重力地敲个没完。
学问二:若是拜访住单元楼房的人家,在敲门的同时,呼喊一下被访者的名字更好。
学问三:当敲过几次门而没人来开时,应想到被访者家中可能无人,就不要继续再敲了。
学问四:如果遇到敲错门的事情,应马上礼貌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切忌一声不吭,毫无表示地扭头就走。
(2)用餐礼仪很讲究。
餐饮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中国餐饮文化很丰富,中国人热情好客,很讲究餐饮礼仪。遵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在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常被忽视。
①就座和离席。
礼仪一: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
礼仪二: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礼仪三: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礼仪四: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礼仪五: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礼仪六: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②餐巾的使用。
礼仪一: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礼仪二: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礼仪三: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做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礼仪四: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③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礼仪一: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礼仪二: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礼仪三: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礼仪四: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礼仪五: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礼仪六: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礼仪七: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礼仪八: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礼仪九: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礼仪十: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礼仪十一: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礼仪十二: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礼仪十三: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怄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礼仪十四: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礼仪十五: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礼仪十六: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礼仪十七: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礼仪十八: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地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礼仪十九: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礼仪二十: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礼仪二十一: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账,推拉争付,至为不雅。若是做客的,不能抢着付账。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账。
礼仪二十二: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礼仪二十三: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④自助餐礼仪。自助餐的特点是不设固定席位,可以任选座位,站着进食也行,形式活泼,很便于彼此的交流。菜肴、食品连同餐具都摆设在桌上,任由客人自取,喜欢什么,量的大小,完全自主。在这种场合也要注意礼仪。一次不宜取太多的食物,不够可以再添,以免让别人笑话自己没吃过东西,没见过世面,如果吃剩下一堆,就更失礼了。另外,要把骨头、鱼刺等拨到盘子一边。吃完自助餐,不能将食物带出餐厅。
(3)酒桌上的应酬诀窍。
诀窍一: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诀窍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诀窍三:应该等长者或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诀窍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诀窍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别人。
诀窍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可说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诀窍七:如果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诀窍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诀窍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诀窍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
诀窍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明白,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诀窍十二: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诀窍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诀窍十四: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唾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上厕所去,没人拦你。
诀窍十五: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能看得出来。
诀窍十六: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脸,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诀窍十七: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4)送礼如何送得巧。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接触面越来越广,一些迎来送往及喜庆宴贺的活动越来越多,彼此送礼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送礼是表示友善和亲情的最典型的形式之一。礼品的情感价值大于礼品的物质价值。馈赠是友好的表示,礼品是友好的象征。作为象征物,其意义并不在礼品本身,而在于通过礼品所传递的友好情谊,这是馈赠礼仪的一个基本思想,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礼不在贵重,而贵在适时、适宜,贵在真诚。即使是一枚小小的贺卡、一束盛开的鲜花、一份简洁的电报,只要是在受礼者喜庆的时候表达了一份祝福,会给对方留下深深的印象和感动。
①送礼的原则。礼品是以物的形式凝聚着送礼人友情的,因此在选用礼品时,要考虑到馈赠礼品的目的与礼品特点相统一。有以下原则供参考遵循:
原则一:礼品寓意。礼品特定的意义,内在的,也可以是馈赠时赋予的;
原则二:新颖别致,使人感兴趣的礼品才会传情达意;
原则三:礼轻情谊(意)重;
原则四:礼品要适用、适时和适量。
②送礼的技巧。如何挑选适宜的礼品,对每一个人都是费神的问题。懂得送礼技巧,不仅能达到大方得体的效果,还可增进彼此感情。
技巧一:选择的礼物,你自己要喜欢,你自己都不喜欢,别人怎么会喜欢呢?
技巧二:为避免几年选同样的礼物给同一个人的尴尬情况发生,最好每年送礼时做一下记录。
技巧三:千万不要把以前接收的礼物转送出去,或丢掉它,不要以为人家不知道,送礼物给你的人会留意你有没有用他所送的物品。
技巧四:切勿直接去问对方喜欢什么礼物,一方面可能他的要求会导致你超出预算,另一方面你即使照着他的意思去买,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呀,我曾经见过更大一点的,大一点不是更好吗?”
技巧五:切忌送一些将会刺激别人感受的东西。
技巧六:不要打算以你的礼物来改变别人的品位和习惯。
技巧七:必须考虑接受礼物人的职位、年龄、性别等。
技巧八:即使你比较富裕,送礼物给一般朋友也不宜太过,而送一些有纪念的礼物较好。如你送给朋友儿子的礼物贵过他父母送他的礼物,这自然会引起他父母的不快,同时也会令两份礼物失去意义。接受一份你知道你的朋友难以负担的精美礼品,内心会很过意不去。因此,送礼的人最好选送在自己能力负担范围内,且收礼人较为乐于接受的礼物。
技巧九:谨记除去价钱牌及商店的袋装,无论礼物本身是如何不名贵,最好用包装纸包装,有时细微的地方更能显出送礼人的心意。
技巧十:考虑接受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你送的礼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