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7种交谈障碍,轻松与陌生人成为朋友

避免7种交谈障碍,轻松与陌生人成为朋友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规避易出现的7种交谈障碍每个人都有一些在与陌生人交谈互动中突然中断交谈的经历或类似的经验,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我们跟陌生人展开顺利交谈。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影响人们交谈的障碍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原因,还有部分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人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祸从口出,祸根在心不在口,如果内心有公正平等尊重他人的正确态度,口里就不会发出歧视偏见的言论。

避免7种交谈障碍,轻松与陌生人成为朋友

第七章 规避易出现的7种交谈障碍

每个人都有一些在与陌生人交谈互动中突然中断交谈的经历或类似的经验,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我们跟陌生人展开顺利交谈。如果你不加以注意的话,一定会让你的人际交往受挫,受挫的程度可大可小,但是很多损失是可以避免的。这里说明了一些在与陌生人的接触中常出现的交谈障碍,只要你花点精力注意一下,你就可以规避这些交谈障碍。预防总比治疗来得容易和有效,及时规避这些障碍帮助你与陌生人交谈愉快,还有助于建立友谊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以下种种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心理障碍要注意规避:

(1)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2)怯懦心理。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当机立断,摒弃这种心理。

(3)猜疑心理。

有猜疑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4)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5)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负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6)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7)贪财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假若对方不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就不相往来。人们也对这种人避而远之,对他(她)的人品质疑。

(8)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影响人们交谈的障碍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原因,还有部分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只要你发觉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你的交谈障碍,及时给自己心理引导和支持,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那么,交谈大门就会为你开启。

虽说整个社会都鼓励畅所欲言,保障我们的言论自由,讲实话讲真话,无论是批评谴责的还是歌颂赞美的。但是,有些话却是不能随便讲的,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否则就会祸从口出,惹来麻烦。

与陌生人交谈时,说话要注意分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出言不当,不仅不能拉近与别人的距离,还会引起他人的反感,甚至严重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你是无意之间说了不该说的话,当面能解释就直截了当的好,或者事后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解释一下也行。祸从口出,很大原因归咎于我们心直口快,不经思考,避免“祸从口出”要记住:学会尊重他人,三思而后言,谨言慎行这三个主要步骤。

(1)学会尊重他人。

人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一个人的种族、信仰、性别、能力、成绩、贫富,甚至身体的高矮胖瘦,都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人被带有歧视性的言论所伤害时,都有权利讨回公道。轻者赔礼道歉,重者法庭相见。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不要动辄就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贤愚,不要老揪住别人的小过失不放。祸从口出,祸根在心不在口,如果内心有公正平等尊重他人的正确态度,口里就不会发出歧视偏见的言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这是所有人都要学习的必修课。

(2)三思而后言。

三思而后言,是一种大智慧。每当说话之前,应对自己所要说的话稍作思考。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知己知彼,即一方面对自己的性格、脾气、心境有个正确的估计,设置自我“警戒线”,同时对对方的个性、爱好兴趣等有个概略的了解;二是对谈话本身有所准备,即谈话的内容、提问的方式,语言、声调等等。有些人虽常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但从不注意自己的谈吐,他们常是心不在焉地胡言乱语,从不想想他们在讲些什么,为什么要讲,怎么讲等。这种讲话不思考、无准备,或文不对题、无的放矢的人很容易给人以浅薄之感。

(3)谨言慎行。

我们常常在谈话中不自觉地犯这种或那种的错误。比如一位年轻母亲对坐在她旁边的未婚男青年讲述她婴儿的各种调皮花俏和儿语,使对方十分尴尬;或者是一个青年人不断谈论自己的父亲的权势,这不但使听者厌烦,而且会使对方怀疑青年人是否在夸耀而产生反感,这实在是得不偿失。别人可能碍于礼貌,不愿意公开加以提醒,这只有靠自己留心自己的讲话,注意对方的反应,这样才能发现自己不适当的话题和词句。

习惯的诞生过程:从环境中成长出来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相同的事情。而且,当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块,很难打破了。

不良的说话习惯破坏了你原本美好的形象。如果你是一位男士,不良的说话习惯将会让你的能力、权威及说服力大大受损;如果你是一位女士,它会使你失去应有的魅力和吸引力,使人在初次听到你的声音时退避三舍。那么,不良的说话习惯有哪些呢?以下几点是我们说话中常见的缺陷,你可以检查自己是否具有这些缺陷。

(1)使用鼻腔说话。

当你第一次与人见面对,就会吸引他人的注意。你让人听起来像在抱怨、毫无生气、十分消极。当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声音也会从鼻腔而出。

(2)声音过尖。

当我们受到惊吓或者恐惧时,当我们大发脾气时,当我们呼唤孩子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一种尖叫之声。女性尤其如此,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整日面对着无数的刺激。尖叫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令人难受,也许人们老远听见你的声音就将敬而远之。

(3)声音过低。

你的声音是否听起来令人感到疲乏、萎靡不振,你的声音是否听起来显得苍白,是否缺乏一种活力、气势、力量、热情和激昂?你说话时,他人是否不断地叫你重复?如果你想与人沟通,千万要注意自己的声音要表达适度,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4)嘴唇僵滞。

如果你说话时嘴唇动得不够明显,就会口齿含糊不清。他们嘴唇懒散,无法清楚表达自己。他们的字句都粘在一起,有时甚至连整个停顿都省掉,让他人根本无法听清,甚至产生误解。

(5)声音暗淡无光。

有些说话者总是抱怨自己说话时听话者就会表露出一种呆滞、困倦的神情。如果你发出的一直是一种滴滴哒哒的单调之声,那么他人怎么会听得下去。

(6)语速不当。

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或政治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如果你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而且听得喘不过气来。如果太慢很容易催人入睡,人们就会根本不听你所说的,因为他们缺乏一种耐心。适当的说话速度约为每分钟120~160个字,说话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这会给你的说话增添令人愉悦的效果。

(7)有口头禅。

我们平常说话或听人说话时,经常可以听到“那个、你知道、他说、我说”之类词语,有时,我们在谈话中还可以听到不断的“啊”、“呃”等声音,这也会变成一种口头禅。在说话中不论是在说什么,重复不断地使用这些词语会令人难受,让人感觉单调乏味。

(8)动作过多。

说话过程中不停地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理额、扬眉、歪嘴、拉耳朵、搔头发、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晃腿等,这些都是一些影响说话效果的不良习惯。当你说话时,听众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他们会看着你的这些可笑的动作,根本不可能认真听你说话。

(9)眼神不定。

当你与别人交谈时,除了语言上的沟通,眼神的交汇作用也同样重要,通过相互传递一种眼神,你们便可以建立一种人际关系。眼神不仅可以向听话者传递信息,你也可以从听者的眼神中接收到某些信息。你似乎听到他们在说“真有意思”、“真令人讨意听你说话”、“我不想和你说话”等。当你说话的时候,你的眼睛也在说话,你是否边说边将眼睛盯在天花板上?你是否说话时低头看着自己的双脚?你是否由于不适应而故意回避听话者的视线,而不敢与人相对而视?

审视自己,看是否有这些不良的沟通习惯,如果有其中一点或几点的话,那情况还不算糟糕,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一些这样的不良习惯,这并不会特别影响你的沟通效果。但是如果你占有大部分的话,就要特别注意,不要在与陌生人的交谈中展露无遗,切勿因为这些不良沟通习惯,将第一次的交谈变成最后一次的交谈。

我们可能都知道,银行账户不可透支,但人情也不可透支,细想不无道理。人与人相处总是会有情份的,这种情份就是“人情”。做人就得有“人情味”,就连动物都是有亲情的。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了,我们不能滥用“人情”。

有些人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量的,好像银行存款一样,你存得越多,可支取的钱就越多;存得越少,可支取的就越少。假如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你要求的多了,那就是“透支”。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

(1)人情“透支”的结果如何?

可能也有人不在乎是否透支了人情,但人情透支所造成的后果却不容忽视,它就像是你人际关系网中的一个漏洞,洞破了就得及时补救,不然洞只会越来越大。(www.xing528.com)

①你们之间的感情淡化,甚至他人会对你避之惟恐不及,那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情份就此了断。

②你在他人眼中变成了一位不知人情世故的人,这对你是相当不利的。

(2)人做事不可能单打独斗,有时还是要求用到亲戚朋友帮忙。

换句话说,要动用到人情存款簿。那么如何动用自己的人情账才不至于“透支”呢,也就是如何补这个洞?下面有几个原则供你参考:

①先掂量一下你和对方的情份,再决定你是不是要找他帮忙。

②如果能不找人帮忙就尽量不找人帮忙,这就好比银行存款,能不动用当然最好。尽量把这人情用在刀刃上。

③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

④要有适度的回馈,也就是“还人情”。回馈有很多种,例如主动去帮忙对方,请吃饭送礼物都可以。当然也有主动帮你忙的人,但切勿认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你不适度做出回馈,这也是一种“透支”。总之,不要把人家帮你忙当成应该的,有“提”有“存”,再提还有!

⑤就算对方曾欠你情,你也不可抱着讨人情的心态去要求对方帮忙,因为这有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

⑥对斤斤计较的人,你们交情再深,也不可轻易找他帮忙,否则这人情债会像向地下钱庄借的钱一样,让你吃不消。

⑦正如合理理财一样,你也要管理好你的人情账!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动辄找同学、同事、朋友帮你的忙,那么你就会发现,你慢慢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人和人相处总会有摩擦,但是切记要理性处理,不要盛气凌人,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才肯放手。就算你赢了,大家也会对你不以为然,觉得你不给朋友留余地,不尊重他人,以后会暗地里防着你,于是你会失去真正的朋友。

每个人都难免因一时糊涂而做一些不适当、“错误”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就需要把握住指责别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保留对方的面子。如果分寸把握得不适当,怕是会破坏了交往的气氛和基础;也有可能让对方占“便宜”的愿望得逞,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点到为止。

对方或许还没意识到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你只需巧妙地说上几句,点到为止,这会让他心存感激。若是穷追猛打,非要弄得人家连面子都留不住,只怕是两败俱伤。“得理让人三分”,讲的也是宽容,也是一种技巧。你若有理,聪明人一点就通,不用十分,三分就足够了,不必画蛇添足;碰到蠢人(或一时走进死胡同的人),你再多费口舌也无用,何必执著,不妨让他自己慢慢去悟;至于蛮横汉,他本不讲理,你即使讲上十二分,也无异于对牛弹琴。

(2)说理三分。

有位高僧曾就如何待人接物写下了处方:“热心肠一副,温柔两片,说理三分”。不过,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人性的弱点之一是“一吐为快”,何况在理儿上的,常常会不知不觉“理直气壮”起来,所以即使自认为有“热心肠一副”,也不乏“温柔两片”,可在人际交往中却总成不了气候,常常就是因为不明“说理三分”的道理,在这多说几句之中将功劳一笔勾销了。同理,平日不可因追求一时的口语之快而作意气之争,不可因意气用事而得理不饶人,要做到“得理也要让人三分”。

放低姿态,不是让你低声下气、奉承谄媚。说话时放低姿态是一种艺术,特别是当对话的双方地位悬殊时,地位高者采用适当的低姿态会满足普通人的自尊心理需求,这样的讲话方式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对方的欢迎。

说话时放低姿态,不仅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而且更容易沟通,更容易让对方从心理上接受自己。如果别人一奉承,你马上就陶醉且喜形于色,这可能会无形中引起别人对你的反感心理。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每个人,自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后,就习惯了从自己出发,以自己的逻辑去看问题。在社交场合,我们如果换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即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别人,给对方一种尊重感、归宿感,使对方缩短与你的心理距离,达到一种心理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人着想,其实就是放低姿态说话的一种表现。接着,我们再了解下放低姿态说话的其他具体表现:

①说话时不可伤害他人自尊:讲话要有分寸,不要伤害他人。礼让不是人际关系上的怯懦,而是把无谓的攻击降到零。

②得意而不要忘形:得意时要少说话,而且态度要更加谦卑,这样才会赢得朋友们的尊敬。

③口出狂言者祸必至:如今社会上各类职业当中都有动辄口出狂言的人。在开口说话之前也要思考,确定不会伤害他人再说出口,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你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④耻笑讥讽来不得:言为心声,语言受思想的支配,反应一个人的品德。不负责任,胡说八道,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等,都是不道德的。

⑤说话不可太露骨:别以为你把实话告诉对方,对方就会感激涕零。要知道,我们永远不能率性而为、无所顾忌,话语出口前,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才是一种成熟的为人处世方法。

与人交往,太远了不行,太近了也不行;太肤浅了不行,太深入也不行,人际交往的艺术也就是把握“度”的艺术。掌握“度”的问题,即要注意掌握分寸,尽量做到恰到好处,否则便极容易“失度”,很可能过犹不及,从而影响人际交往。所谓的人际关系中的成功者,都是在“度”的把握上恰到好处,方能在浩瀚的人际海洋中平稳驶进。

(1)不要好事一次做尽。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融洽、密切,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一次做尽,这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之一。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2)不要过分要求别人。

有一则寓言故事所揭示的:让人们脱掉身上的棉大衣,要用温暖的阳光,而不是寒冷的北风,寒冷的北风只能让人把大衣裹得更紧。从人性的角度讲,谁都不想被人支配、被人要求,即使是口头上的。如果一个人感觉一种行为是自己自愿做出的,那他的感觉是舒服的,如果是在别人的要求、支配下做出的,违反了自己的意志,那舒服的感觉就会大打折扣。可现实中有些人总想要求、训导别人,总爱对别人指手画脚,结果容易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

(3)不要一味地迎合。

在社会交往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以为拒绝会引起别人的尴尬,不敢过多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怕和别人的观点冲撞,总是刻意地去讨好别人、迎合别人。这类人误以为这是向对方表达尊重的方式,但这种对别人的尊重似乎以丧失“自我”为代价。虽然这些人在道德上、人品上可能挑不出来毛病,可是人们往往不喜欢这种人。人们喜欢的是有个性、有主见、有人格魅力的人,一味地迎合,做“软体动物”,这种人的付出得不到人们的珍惜。与人交往应保持“自我”,要“和而不同”。一个失去自我的人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魅力,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往往说话也失去了分量。

(4)不要过度热情。

如果你想受到别人的欢迎,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过分热情,这样做,才更容易让人接纳你。不要认为只要热情待人就一定能获得别人的好感,由于场合、年龄、性别、辈分以及交往的程度深浅等方面的不同,热情也应该有档次、分寸上的区别。很多时候,别人之所以远离你,恰恰是因为你太热情了,从而让人产生怀疑和误解的缘故。虽然说热情是人际交往的“升温剂”,但是倘若失控,温度超过了正常值,也会导致焚毁人际关系的悲剧发生。

(5)不要太露骨。

聪明的人都善于把精明智慧放在心上,须知智慧不是一个戴在脸上的华丽面具,不是老挂在嘴旁的口头禅,精明智慧只应体现在踏踏实实的人生进程中。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不可取。含蓄是一种大气、一种风度,真正会做人的人,总是保持适度的含蓄。

(6)不要一再忍让。

我们在主张尽量避免争论时,实际上设定了一个前提:社会上或者我们的社交圈里,好人占绝大多数。我们知道人的复杂性,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不足之处,但多数都属“好人”之列,至于品质恶劣、道德低下、阳奉阴违、少廉寡耻的小人是极少的,我们一辈子也不见得有幸碰到一两个。和这种人打交道,怎么可能没有争论呢?又怎么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如果和他们同流合污,只会有损于自己的人格。关键在于不争论是有原则的,忍让是有限度的。如果遇到小人气焰嚣张地来进攻时,就必须予以迎头痛击,但也必须衡量:这痛击值得还是不值得。

通过下面的小测验“当你和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你最反感的是?”,测试一下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哪些常犯的错误阻碍了你的交际步伐呢?来测一测吧!

A.跟你很疏远,不够大方。

B.主动靠近你,拍你的肩膀,跟你称兄道弟。

C.抢着讲话,油腔滑调,把你当听众。

D.不停地问你个人的问题,像身家调查一样。

所选答案的深入解析:

A.选“跟你很疏远,不够大方”。

你是一个性格内敛,但心底又是企图心强的人。你很想拥有一个圆满的人际关系,很想跟陌生人建立起一个好的接触点,不过,你总认为主动去跟人家搭讪是很伤你的尊严的。说白一点,你是那种认为自己有很高的人际魅力的人,但这只是你的个人期待,别人的感受可能就和你的不一样。所以,一遇到这种情形,你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期待套在别人身上,如果别人不能依你的期待表现,你就会对对方产生反感。因此,你的这种主观期待很容易得罪人,也很容易因此而树敌。所以,当你有对手出现时,你最好反省一下,是不是又得罪人了。

B.选“主动靠近你,拍你的肩膀,跟你称兄道弟”。

你的自我保护心理比较强,对于陌生人你会不自觉地想要保持距离,因为你对自己的应对能力没信心,对别人的信心也不够,所以,你下意识地会拒绝别人一开始就侵入你的私人领域,甚至还不经过你的同意就触摸你的身体。因此,你会开始对他产生反感,下意识认为他不尊重你的想法和观念来和你认识,是一种伤害,在你的心目中会很自然地把他列为和你不同类的人,也就是会列为敌人的行列中。由此可推论,你的敌人通常都是那种有自大倾向、不尊重你的人。为了减少你的对手,有时候你不要反应太过分,也许人家不是怀有恶意,只是个性比较大方、粗鲁罢了。

C.选“抢着讲话,油腔滑调,把你当听众”。

你是一个很讨厌当听众的人,说白一点就是你不喜欢在人际互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在人际心理学中,一个人的说话主动权和长度,暗示着这个人的气势强弱。如果这个人一见面就哗啦哗啦地说话,把你当哑巴听众,那就是表示这个人是想把你当一个情绪发泄工具,不然就是想一开始就把你压得死死的,让你知道他的厉害。你会对这种人反感,也就表示你在气势上不想被人压过,不然就是不希望别人不尊重你的发言权。所以,你的敌人很可能就是这些演讲狂的人,或者是不让你发表意见的人。尤其是那种油腔滑调的人,更让你觉得对方不可靠,以后再见面,你可能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于是你的敌人又增加了一个。

D.选“不停地问你个人的问题,像身家调查一样”。

你是一个稍微自我封闭,想保有多一点隐私的人。于是面对这种想控制他人的人,你会觉得压力很大。这种人其实只是想进一步认识你,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你有更深入的了解。不过,如果他只是一味地问,而不说明自己的背景,或是不让你反问,这就暗示他是一个很有控制欲的人。你会对这种人反感,最主要是对方会给你很大的压力,在别人面前将你的背景和资料一一暴露会让你感到很不自在,也暗示你对于自己的背景和条件不是很满意,不希望人家知道,这多少有点自卑情结在作祟,所以你很讨厌不停发问、调查你背景的人。对于朋友拿你的背景和个人问题做文章或开玩笑,你也会很生气,很有可能你就是这样得罪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