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开口说“不”之前,克服我们内心对于“拒绝”的恐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样才能成功地克服恐惧呢?就像本章重点讲到的——必须先想到最坏的后果,在潜意识和显意识层面都设计一种最糟糕的可能性。你想到的困难越多,最后得到的结果会越好。但需要格外警惕的是,不要让困难迷惑了自己的眼睛。
德拉格教授说:“我们提前预想最大的困难,不是为了让自己恐惧,是为了克服它;不是为了束缚自己,是为了挣脱它。如何才能克服恐惧?恐惧到底是什么?这需要你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仔细研究它,然后设计具体的方法。一个人只有在绝望中看见希望,在危险中发现机遇,才能激发积极的力量。否则恐惧将把他压垮,而他则一文不名。”
当你发现一件事情对你而言充满变数时,你如何驱散内心的恐惧呢?多数人会做一些必要的心理准备,来对后果进行预判,拟定相应的计划:
1.最为自信的打算——我这人很聪明,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2.最为悲观的打算——我这人很愚笨,可能根本就做不到,我会被困难击倒!
这是两种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打算。前者是自信地判断自己一定可以,一定能冲破阻挠实现目标;后者则对自己下了悲观的论断,认为自己一定不行。通常人们就是这两种选择,也仅有这两种思维。或许你可以不去想最坏的情况,以避免它从根本上打击自信,也可以不让自己那么悲观,而是尽量自信一些。对此我们是推崇的,但千万不要让自信冲昏了头脑。想到不测的情况,预估任何困难因素,才能在问题发生前解决第二种可能性。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在平时有没有准备相应的方案来应对这种难堪的局面?”(www.xing528.com)
“我如何才能不让自己节节败退,使事态失去控制?”
比如蔡经理,他是一个口才较弱的人,和客户的沟通效果很不好,在对方提出不利于自己的条件时,他发现无从反驳——这是他面临的最坏情况。解决办法只能是平时对这种局面有充分预估,提升他的口才和勇气,但实际上蔡经理并没有那么做——因此他被客户“欺负”,暴露了他内心的“恐惧”。越是恐惧,就越不敢面对,从而无法拟定改进计划。
当恐惧成为常态时,在对方眼中你就成了一个十分内向的人,虽然这并非事实。可能需要你花费几年的时光才能打碎这种不良印象,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懂得自己失去了什么。
为什么出现这种不利的情况呢?
因为多数人在运用底线思维时,对自己做出了一种错误的暗示。他们虽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想到了最糟糕的情况,却仅是想想而已,没有去做最大的努力改变,而是任由事态按原来的路线发展;他们只学会了拒绝,却没有懂得如何达成目标。
这是底线思维的关键——做好应对方案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如此才能在预测后果的同时,又能切实地避免这种恶劣局面发生,使任何意外情况都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告诉自己:“一切没什么大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