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分析又称为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其理论基础建筑于心理上的“自我状态”。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的人格结构中有3种自我状态,即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这3种状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成为每个人人格结构的组成部分。当两个人进行沟通时,双方都以各自的某种状态出现而进行交流。
(一)PAC结构状态
P状态:指父母(parent)自我状态。这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表现为统治、支配、教训、责骂以及其他专制的作风。其行为常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滥用权威。讲话口气常是“你必须⋯⋯”、“你可以⋯⋯”、“你不能⋯⋯”等。这种状态可以用“权威”、“教诲”来形容。
A状态:指成人(adult)自我状态。这种状态以客观和理智为标志,注意事实资料的收集和客观理智的分析。其行为常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辨,尊重别人。口气常是“我个人的想法是⋯⋯”、“情况是这样的⋯⋯”、“让我们来⋯⋯”等。这种状态可以用“理智”、“逻辑”来形容。
C状态:指儿童(child)状态。这种状态像婴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性。其行为常表现为:无主见,喜怒无常,遇事退缩,感情用事,易激怒。口气常是“我猜想⋯⋯”、 “我不知道⋯⋯”等。这种状态可以用“情感”、“感觉”来形容。
上述3种心理状态,汇合成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蕴藏在人的潜意识中。但在每个人身上,三者的比重各不相同。如有的人以父母自我状态占优势,与人交往时,总指挥、训斥他人。而对方如果也是以父母自我状态占优势的人,那么交往时容易出现人际冲突。
具有不同比重心理状态的管理者,其管理的行为表现有差异。有人提出了管理人员应有的心理状态结构,并指出了培养的方向和途径,见表9—1。
表9—1管理人员PAC的结构和行为特征
(二)PAC交流的类型
两个人在一起的相互沟通,按其PAC三种状态,可以有多种沟通类型。具体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P对P的沟通型:双方的行为表现都比较武断。
(2)A对A的沟通型:双方都是以理智的态度对待对方。(www.xing528.com)
(3)C对C的沟通型:双方都容易诉之于感情。
(4)P对C的沟通型:甲乙双方表现出权威与服从的行为,甲方以长者权威自居,乙方亦能顺从服帖。
(5)C对A的沟通型:一方表现为小孩子脾气,而另一方表现出理智的行为。
(6)P对A的沟通型:甲方表现为有理智,但又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故要求乙担任P的角色,起到对甲的监督和防范作用。
(7)AA对PC的沟通型:甲方要求乙方以理智态度对他,但是乙方以高压方式对待甲方。
(8)AA对CP的沟通型:甲方理智,而乙方则易耍性子、感情用事。
(9)PC对PC的沟通型:一方高压、命令、指责;另一方不服,也以同样方式回敬。
(10)CP对CP的沟通型:双方都喜欢夸大、自傲、耍脾气。
在以上的各种沟通中,存在着互应交流沟通和交叉交流沟通两种情况。互应交流沟通指一种符合正常人际关系的、在自然状态下的适当的反应,即为人所预期的反应。互应交流沟通相互作用是平行的,可使双方的谈话得以继续进行下去。交叉交流沟通指没有适当的反应和预期的反应,相互作用是交叉的,谈话常常不能继续进行下去。
相互作用分析所提倡的是每个人都应以成人自我状态来控制自己,并以此和对方进行沟通,尽量做到客观、理智,而不是任性、感情用事和训斥、责骂别人。每个人应克服自己不良的自我心理状态,在实践中训练,培养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尽量采用“成人”的反应处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