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群体内聚力与工作效率呈正比关系。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重视改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不少研究表明,群体内聚力高,其成员的满意感也高,同时士气也高,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
然而群体的内聚力高是否就一定能带来高的工作效率?对此问题,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检验了群体内聚力和不同的诱导对群体生产效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内聚力和诱导,因变量是生产效率。实验对象分为5个组,即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这4个实验组按照内聚力的高、低和诱导的情况来划分,如图7—1所示。
图7—1 内聚力与诱导关系
实验中,内聚力的高低由指导语控制。实验的任务是制作棋盘。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在前16min不加诱导,从图7—2中可见,参加实验的群体的生产都平稳发展,没有差异。在后16min加以诱导,诱导的方式是让小组内成员互相写字条。积极诱导的字条是要求小组提高速度,增加生产;消极的诱导则要求减慢完成任务的速度,限制生产。每个实验组都收到6次诱导字条。结果发现,两种诱导在不同内聚力的群体中产生明显不同的效应。
图7—2 内聚力与生产率关系(www.xing528.com)
(1)群体内聚力高低与生产效率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既可能带来高的效率,也可能带来低的效率。
(2)内聚力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与诱导有关,不论内聚力高低,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效率。
(3)高内聚力群体更易受到诱导的影响,高内聚力组的积极诱导,其生产效率更高;而高内聚力组的消极诱导,其生产效率更低。
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在管理中,仅仅追求群体内聚力而不注意对群体的正确引导可能也是不利的。只有在群体内部团结的同时,加强对群体成员的思想教育和指导,防止和克服群体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引导大家为群体的目标齐心协力,这样才能使群体内聚力成为提高效率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