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社会生活充满各种矛盾,个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随时有受到挫折的可能。在管理工作中,职工的挫折可能带来积极的行为,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对抗行为。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是人,他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任何消极的挫折反应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正确处理挫折是管理者以至每个职工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工作中,管理者一方面应尽量消除引起职工挫折的环境,避免使职工受到不应有的挫折;另一方面,当职工受到挫折时,应尽量减低挫折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职工对挫折的容忍力,以减少消极的对抗性行为。
(一)消除形成挫折的根源
影响挫折形成的因素既有客观上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生理条件、动机冲突、抱负水平以及容忍力等方面的原因。除此以外,在工作环境中,给职工带来挫折感的因素通常还有以下一些:
1.组织的管理制度 在组织中,组织的目标与职工的个人目标的不协调,职工的需要动机不能得到满足,可能会给职工带来挫折感。随着我国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传统的“铁饭碗”制度被打破,如医疗卫生部门的人事制度改革,使部分人的地位和职位受到影响或改变,不稳定感增加,由此可能带来挫折感。其他的如单位的分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等的变革也可能涉及,影响人们的利益而引起挫折的产生。
2.组织内的人群关系 组织内上级与部属间的关系不协调,过分强调单向沟通,职工没有机会向上反映自己的意见,则影响其人群关系。其表现为彼此缺乏信赖,产生不满的情绪,甚至彼此争吵、仇视。另外,过分强调竞争与责任,而缺乏相互间的合作、心理相容,出现彼此拆台、诋毁等,都会引起职工紧张、焦虑而产生挫折感。
3.工作性质 工作对职工的心理具有两种重要的意义:一是表现出个人的才能与价值,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二是在团体中表现自己,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如果工作的性质与个人的兴趣、志向不符,不能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可能造成挫折感。在管理中,权力和责任分配不当,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都将增加职工的心理负担而构成挫折。又如现代的管理中,过分强调分工精细和自动化,多以生产过程为中心,忽略人的因素,以致工作显得单调、枯燥与重复,可能给职工带来挫折感。另外,工作性质与职工的个性特点不适应,有的工作需要外向型,善于交际的人才;有的工作紧张、刺激,需要能承受高强度压力的人,如果其个性特点不能适应工作,则也可能产生挫折感。
4.工作环境 工作场所的通风、照明、噪声、安全措施及卫生设备等,如果不理想,不但直接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也将引起情绪上的不满。
5.其他因素 在工作中,领导者的不正之风、任人唯亲,不公平的晋升制度和分配制度,会给职工带来严重的挫折感。另外,如工作与休息时间安排不当,工作时间过长或恶性延长加班时间,偏低的福利待遇,工作的过分紧张和辛劳等都足以引起职工的不满情绪。
(二)正确对待受挫折者的行为反应
管理者应了解职工在挫折后可能产生的行为和情绪反应,积极寻找原因,帮助职工从根本上解决挫折问题。(www.xing528.com)
另外,对领导者来说,对受挫折者的攻击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帮助受挫折者是领导者的责任之一,应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不应该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来对付他人的攻击行为。这并不表明管理者软弱无能,而是表示他有比反击更好的方法来应付攻击。因为以反击对付攻击不仅不符合互助友好原则,而且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严重者还可能使矛盾激化。领导者应当把受挫折者看成像生理上的病人一样的心理上的病人,他们常需要得到像医生一样的领导者的帮助。但是宽容的态度不等于是非不分,领导者应当在受挫折者冷静下来的时候,以理服人,热情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分清是非。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受挫折者正确认识自己,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使挫折的情绪成为前进的动力。
(三)改变挫折情景
改变情景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调离原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到新的环境中去,避免挫折情景的持续刺激;二是改变环境气氛,关心、体贴、同情、温暖受挫折者。在工作中,除非必要,领导者应尽量减少惩罚性措施,给予职工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以使其消极对抗转化为积极的行为。
(四)精神发泄法
精神发泄法(catharsis)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即创造一种环境,使受挫折者可以自由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人们在受到挫折后,心理失去了平衡,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反应代替了理智的行为。只有让他们这种紧张情绪发泄出来,才能恢复理智状态,达到心理平衡。
日本松下电气公司较早建立了一个“情绪发泄控制室”(humour control Room),也称出气室。室内有公司老板的照片,也有橡皮做的人形靶。有气的职工可以进去用棍子或拳头打击人形靶,以发泄自己的情绪。
情绪发泄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让受挫折者以写信、记日记、写申诉的方式发泄不满,也可以采取面对面倾诉的方式诉说心里的委屈。管理者应采取多种方法,耐心倾听职工的意见,让职工有合适的途径和机会发泄不满的情绪,以消除挫折后的不良反应。
(刘 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