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中旬至高考的百天时间,人们习惯上称其为“高考百天冲刺”。高考冲刺是高三学生最紧张、最忙碌的时期,也是学习斗志最激昂、精力最旺盛、成绩进步最快的时期。高考的“黑马”基本上是在高三冲刺阶段杀出来的。纵观高三冲刺期间,“黑马”和进步者们的总分排名和单科分排名迅速攀升,不难发现主要是由弱科成绩及其排名的显著提升引起的。因此,高三百天冲刺是补弱效果的最佳节点。高三冲刺阶段,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的弱科成绩提升明显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一、百天冲刺具备了提高补弱效果的基本条件
学生补弱科最重要的条件是自信心强大、基础知识掌握全面准确、主干知识综合能力强和答题经验成熟。到了高三百天冲刺阶段,上述重要条件已基本具备。
1.自信心是补弱效果提高的强大动力
(1)信心型是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信心型已成为高三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有,目标上有明确的理想大学和较明显的专业倾向;学习上有正确的方法和良好习惯;全面发展上追求五育并举和各科平衡发展;心理上对高考充满信心和心理素质的逐步提高。信心型的心理是高三冲刺和补弱的信心保证。
(2)主动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进入高三,特别是高三寒假开学以后,高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现状有了更加清醒、全面的认识,学习压力陡然增大,进取心也愈发强烈。很多人能将高考压力和进取心迅速融入紧张的冲刺复习之中,具体表现为每天的学习更加专心、充实、踏实;解决学习疑惑和补弱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勤奋执着、刻苦拼搏和不耻下问的学习品格日益凸显。
(3)学生被高考百天誓师激发出了昂扬的学习斗志和信心。
百天冲刺誓师大会的班级宣誓、教师宣誓震撼心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情壮志。不犹豫、不彷徨,不悔恨;穷追不舍,日夜兼程,高效学习每一天。这些以青春名义的豪言壮语,将学生学习的激情点燃。
教室内个人誓词、冲刺专栏,冲刺豪言四壁张贴、悬挂,使教室成了冲刺的战场;楼道的橱窗、展牌、标语,如同吹响的冲锋号角。
整个高三学区处于激昂振奋、激情澎湃之中,这种氛围正是提升弱科的催化剂。
2.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补齐并砸实了补弱科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1)一轮复习为补弱基本扫清了基础知识的障碍。
高三第一学期的系统复习,像梳头一样,把高一、高二常规教学的基础知识梳了个遍;其细致、全面、系统、严格的程度和复习效率,都远远高于高一、高二当时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因此,补弱科、提升弱科有了比较成熟的知识基础,这也是学生高一、高二补弱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二轮复习为补弱科扫清了知识综合上的障碍。
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后开始的二轮专题复习,主要任务是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以及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这为学生运用不同的主干知识分析和解决弱科难题,奠定了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的基础。
(3)三轮复习为中高档题的得分扫清了障碍。
高三第二学期的第三轮强化(包括重点综合和高考模拟)复习,按逻辑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各个单元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及解题的思想、方法、规律连为了一体,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这样就从知识体系到解题思想,为补弱科扫清了解答中高档题的最大障碍。
3.严格的习题训练为补弱提供了解题思路和方法上的经验
(1)一轮系统复习的补弱训练效果明显。
主要有当天作业、周测、月考和期末市统考(联考),这些训练为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解题能力积累了经验,也为补弱科提供基本的方法。经过此轮复习,学生基本达到了高考对基础知识掌握、理解和运用的要求。
(2)第二学期的二轮专题训练的补弱效果明显。
专题复习时,由于老师实施了更加严格的专题练习、考试、讲评、纠错程序,为学生解决了补弱的最大困难——知识综合。
(3)第二学期的第三轮模拟训练中高档题的补弱效果明显。
模拟训练主要训练学生读题、审题和快速准确解答中高档题所需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方法。模拟训练学生为弥补弱科中高档题的失分提供了手段、方法,积累了经验和体会。
二、通过弱科评估制订适合自己的补弱策略
通过综合复习、重点复习、专题复习的知识回放,模拟训练的总结反思,每位学生基本上做到了每个学科的每个知识点,从掌握程度、考试失分、题型强弱,都能做出分析评估并确定了相应的补弱策略,具体的策略主要有两大方面:
1.对知识点掌握评估及相应的策略
(1)对知识点掌握的评估主要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懂得一些但考试得不了分的知识点。
第二层次,模糊且考试偶尔能得点分的知识点。
第三层次,基本掌握但考试失分多的知识点。
第四层次,掌握且考试失分少的知识点。
(2)知识点掌握评估后的四条应对策略。
策略一,暂时放下考试得不到分的第一个层次知识点的补弱。
第一个层次的知识点基础差,掌握的难度大,考试题出现得少,得分不易,故暂时放弃,腾出精力用以攻克第三层次的知识点。当然,这里指的是课余时间不再专门投放时间和精力,课堂涉及该层次的知识点时,还是要认真去对待的。
策略二,待第三层次知识点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再集中精力解决第二层次知识的补弱。
第二层次的知识点掌握模糊,考题少且偶尔得分。解决起来难度较大,比较费时费力,又得分少,故在第三层次知识点之后再去集中解决。
策略三,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攻克第三层次知识的补弱。
第三层次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考试题常出现,失分却比较多。集中时间、精力去攻克第三层次知识点和解题的症结。同时要将知识点的全面解决与训练、考试、讲评、总结有机结合起来。
策略四,平时要强化第四层次知识点的迁移、拓展、变式演练等中高层次能力的提升。
中高档题的得分能力直接决定着所考大学的档次,中高档能力的提升是冲刺阶段补弱的重点和主攻目标。学生提高弱科、弱项中高档能力的基本途径,是提升解题思路和技巧,破解命题主旨和题型要领。
2.学生应对自己薄弱题型的策略
题型是考查各学科知识、能力、方法的载体。因此,熟练把握并运用各科题型的特点是提高得分的重要手段。
(1)对自己的薄弱题型要有三个清醒认识。
认识一,失分多且无改进的题型。
认识二,失分波动较大且冤枉失分多的题型。
认识三,失分少的题型。
(2)学生解决薄弱题型的应对策略。
①制订高考薄弱题型评估应对的策略。
策略一,集中精力解决失分波动大且有冤枉失分的薄弱题型。
这种题型高考必有,必须要集中精力,下大力气彻底解决这种题型失分波动大,但有了牢固的知识基础,失分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种题型的非智力因素失分多,提分的空间比较大。只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和总结反思,此类题解决的收效会很明显,但要坚持解决彻底,不留尾巴。
策略二,平时要全力强化优势题型的巩固提高。
有优势的题型是得分的保证,必须集中全力做到了如指掌,确保在巩固中不断提高。平时优势题型的训练要坚持“三结合”。
首先,要坚持审题、答题全过程的动笔、动脑相结合。
其次,要坚持现场答题症结回放与考后讲评、失分整改相结合。
最后,坚持考后答案整理和标准答案赋分点相结合。
策略三,不要轻易放弃提升难度大、困难多的题型。
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胆量去真正学懂弄通;要通过平时的强化训练,吸取模拟的经验教训,并在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自主加餐上挤时间、下苦功。
②学生对薄弱知识点的评估及其应对策略。
首先,根据学科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以往高考试题,以及自己考试的失分点,对每个高考考点做评估:
一类是难学,但考试出题少的知识点。
二类是难学,但考试常出题且失分多的知识点。
三类是基本能掌握,考试出题较多,但失分也多的知识点。(www.xing528.com)
四类是掌握较好,考试失分较少的知识点。
其次,根据考点的评估制订应对策略。
策略一,对难学又考试出题少的知识点暂时放下。
这样的知识点解决起来难度大、见效慢,极容易造成注意力、时间和精力的分散,甚至浪费。
策略二,要集中精力主攻基本上掌握又失分高的知识点。
这类知识点,查漏补缺的任务相对较小,主要是随着习题和考试进行有针对的训练,不用另行安排时间,相对容易且见效快。
策略三,要挤时间坚持突击难学、常考又得分低的知识点。
这类知识点是常考点,不仅出题的概率大,而且提分的空间大,对其必须采取突击的方式,力求达到全面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
策略四,要巩固掌握较好且平时得分较高的知识点。
这类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准确、全面、熟练,以往的得分较高,信心强。关键是不要生疏,并注意通过课堂训练、模拟考试保持手感,同时要注意不断总结体会经验,用以指导难学点的突破。
三、冲刺阶段补弱的基本方法
1.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弱目标计划
(1)要坚持以补弱策略为指导。
学生的补弱目标计划,要坚持以补弱策略为指导,要体现补弱策略的战略和战术。离开正确战略、战术的计划目标不仅不可能实现,而且会丧失补弱战机、影响个人前程。
(2)计划的目标和措施要具有可行性。
首先,学生的计划要在知识点难易、知识点失分、题型失分评估及其应对策略的基础上来制订。这是计划的依据和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目标要具有随措施的落实能逐步接近并达到的特点。目标过低会失去它的实际意义,目标过高会降低短期的激励意义,所以目标要以确保短期内发挥出鼓舞士气、增强斗志、提高成绩的作用,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弱科成绩的提升。
(3)目标要具体到时间节点、考试排名和分数。
首先,补弱目标实现要有时间节点。节点就是指目标完成的日期。一般来说,目标的时间节点是到下次同类型的(月考、统考、联考)大型考试。
只有考试的类型、规模相同,弱科考试成绩的变化才具有可比性。否则,考试的结果对目标实现的指导意义不大。
其次,要格外注重模拟中弱科的分数和名次变化。这里的分数或排名是指在下次的同类型考试中,弱科的分数和名次与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上次的名次相比的变化。
一般来说,试卷的难易度可直接影响到学生考试的总分、单科分,但并不影响考试的总分排名和单科排名。因此,学生把补弱科的排名或分数作为目标,能准确地反映出弱科成绩的变化,即弱科成绩排名和弱科分数都能直观地、客观地说明补弱的效果。另外,即使在试卷难易度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总分排名目标、单科分数目标同时实现也是很难的。因为,排名是近期目标,分数是长远目标,只有在一个个近期目标逐步实现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总分的排名目标。
在考试的类型、规模相同,而试卷难易度不同的情况下,学生只能根据单科分数的排名,来判断自己目标的实现和成绩变化。若单科排名目标实现,说明这段时间的补弱效果好;单纯看总分排名,要谨防因考题容易得分较高,可能引起的盲目乐观和松懈现象;还要谨防因试题过难,得分过低,可能会打击补弱积极性和自信心的现象。当然,此种情况下的分数目标虽然不能直接、准确地反映出本人阶段性的补弱效果,但考试的分数和名次,仍具有横向比较的积极作用。因为,高考的最终目标是要靠各个单科分数的增加来实现。
(4)目标计划要公开。
心理学的计划效应原理告诉我们,计划目标的公开有利于实现动机的增强和外部对计划目标实现的助推。
首先,补弱科目的目标计划在公布之前,要征求学科老师和班主任的建议,因为他们不仅有经验,而且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倾听他们的建议,不仅对目标计划的可行性有利,而且有利于他们日后对计划目标的监督、指导和帮助,对计划目标实现的作用极其明显。
其次,必须主动配合老师的补弱措施。因为老师所采取的各种补弱措施,也是具有针对性的和经验依据的。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措施的落实,以及争取老师、同学的监督、建议,对自己补弱目标的实现具有推进意义。
(5)目标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有大考的补弱总结和反思。
有不少的学生大考后往往忽视补弱的总结反思这一项任务。事实上,考试成绩提升的最直接、最见效的方法就是补弱。因此,考后要进行专门的补弱总结反思,这样做不仅能及时发现进步、激发士气,而且能及时发现不足、弥补不足,更快地提高单科分和总分。
(6)补弱科的计划措施要坚持不懈。
若补弱计划和学校、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发生冲突,自己的补弱计划也不能间断,可以采取提前或错后的办法解决,如当天的作业量大、难题多或赶上大型考试等,都可将补弱计划提前或错后实施,但绝不可停止。
2.注意兴趣和注意力转移效应的利用
(1)补弱要利用好注意力效应。
学生的思维若较长时间(一次性集中时间应不超过30分钟)用于单一弱点知识的学习上会出现疲劳,补弱的效率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实现注意力转换效应的应用。
(2)补弱课业要先行安排。
当补弱遇到多科课业的情况,务必要先安排并完成弱科的课业。一般来说,学生对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课业兴趣比较浓,愿意先做,甚至占用的时间常常超多。当轮到弱科课业时,不免会有疲劳感,本来弱科的课业就不得已而为之,再加上疲劳,效果肯定不高。因此,先把弱科的课业进行完,再进行成绩较好、兴趣较浓的课业,有助于推迟疲劳期的到来,这样可以使弱科和优势科的课业效果都能得到保证。
(3)要对补弱及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当补弱出现思维迟缓或信心动摇时,学生应立即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提高注意力、思维力和斗志,因为补弱本身就兴趣低、难度大、成效慢,极容易出现疲劳、信心动摇。
3.补弱要在解题思路、方法、能力上下功夫
有的学生认为补弱就是要在基础知识的记忆、查漏补缺上下功夫。的确,前文的补弱策略、方法中多处谈到基础知识掌握的查漏补缺,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做法,不是全部做法。因为解决了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并不等于答题时就能得分,要真正变成得分,必须借助于解题思路、方法和能力的跟进。实践证明,任何轻视、忽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能力的补弱都直接影响了弱科、弱项成绩的提升。
解题的思路、方法、能力是和具体习题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学生必须通过弱科、弱项的习题训练,来感悟、归纳解题思路、方法和能力。
(1)解题思路方法要不断重复。
学生对失分题的解题思路、方法,要不断进行重复运用和重温,以确保其熟练掌握。
①学生对失分题较多的大题,要从思路、方法上进行归类总结,以达到题型、知识和思路方法的有机统一。
②对失分较多的大题,还要坚持变式演练和新题训练,以达到检验改正效果和已有思路方法的实战效果。
③要立足于弱科弱项的中低档题不失分。
高考试卷中的中低档题约占试卷总分的80%左右,一般的弱科生平时考试基本上能得其中的40%左右,那即使其他科都能得到试卷总分的80%,那也基本上与“双一流”大学无缘。如果能将弱科试卷80%的中低档题分数都得到,那就能稳稳考上“双一流”,退一步说,弱科试卷的中低档题得分能达到80%,也能考上一所“211”,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解决短板效应。
因此,补弱科要少做甚至不做难题,只要抓住了试卷80%的中低档题,考上“双一流”是没问题的。平时所说“追求考后满分”,对弱科生来说现实意义并不明显,要慎用。
(2)多比照参考答案查找答题思路、方法的不足。
①要从标准答案中得到答题思路的启发。
②标准答案是命题考察主旨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说明。学生通过标准答案与自己的考场答案进行精准对比和冷静思考,得到的启发,应该大于十道题的浏览。
(3)要通过标准答案找到自己的弱点和漏洞。
学生看参考答案,不是单纯地订正答案和求得正确答案,而是要从中发现自己从审题到思路形成,从知识调运到答案梳理,从答案书写到答案得分,从标准答案到考场答题回放,这一系列过程之中存在的症结、漏洞、弱点;感悟解题的思路、方法、知识、能力。接着根据漏洞、弱点去看书、看错题本、请教老师或同学,使漏洞、弱点、疑点得到解决与消化。然后,再通过重做、重温、变式练习,使漏洞、弱点达到内化,使这类错题从审题、思路、知识、能力和方法得以全面的提升。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学生在改正错题过程中,会有不少的感悟、疑惑,当时感觉很重要,如果不立马解决掉,过会儿可能就淡化了,可能就没兴趣了,可能就被新的疑虑掩盖了。这就是后患,这就是弱科、弱项长期得不到彻底根治的原因之一。
(4)对照参考答案不要局限于该题的彻底学会弄通,一定要通过动笔动脑,总结、提炼出这类题的特点、答题思路和方法,以达到对这一类题的融会贯通。
(5)解决弱科、弱项要有爱憎的真情。
由于弱科的严重失分且长期没能有效解决,导致有些现象的重复出现,如有的学生为总分长期徘徊在理想大学的边缘而苦恼;有的学生为总分的大幅波动而显得无奈;有的学生为总分与理想大学的距离长期得不到缩短而动摇;有的学生为学习时间上拆东墙、补西墙造成双损而懊恼等。
分析上述现象,最主要的感觉有两点:一是学生补弱不缺普通的决心,而缺落实决心的情感力度;二是学生补弱不缺常规的办法,而缺有深度的办法。
①情感力度是指对弱项、弱点的憎恨力度和严打、严罚的处理方式。
首先,对于弱项、弱点,学生要敢于和自己较真。敢于自己处罚自己,如对薄弱知识、薄弱题型、薄弱常考点嫉恶如仇。
其次,对补弱时间的钉子精神;对补弱效果、补弱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死磕精神。
最后,补弱策略在微观上,要有具体的针对性措施和收效,如在补弱数量和质量关系上的具体策略,学生要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挖到篮子里就是菜”的策略等。又如,在补弱的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具体策略,学生要有“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策略等。
②在补弱办法的实施上,学生敢于自己开刀治病,要做永不松动的螺丝钉。如自习或课余时间的补弱计划,不管是遇到什么冲突,都坚持不动摇。
又如,补弱过的知识点和题型考试中重复失分,就按失1分罚跑圈200米或每失1分降低1元菜价标准等处罚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