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9日。
清晨,天还未亮,飘飘洒洒的细雨就已润湿了深秋的大地。邓小平像往常一样,按时起了床。像往常一样,准时而又有规律地吃了早饭,坐下来看书、看报、看文件。
邓小平最小的孙儿因患感冒而未去幼儿园,邓榕带他去看爷爷。
邓小平问道,还下雨吗?
开始下雪了,邓榕回答。
邓小平一听,马上起身,先把窗户大大打开,进而索性开门走出室外。
外面的空气寒冷而湿润,雨水中果然夹杂着点点雪花,飘飘扬扬随风而下。
邓小平望着雨和雪,感慨地说:“这场雨雪下得不算小呀,北京正需要下雪啊!”
大概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吧,这年秋来得迟,冬也到得晚。虽已是11月,天气仍然不冷。虽然这场雨雪不是很大,但毕竟是北京这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9点多钟,办公室主任王瑞林来了,向邓小平讲述了正在召开的党的中央全会的一些情况。当然,重点汇报了这次全会上关于邓小平退休的议程、日程的安排和讨论情况。他告诉邓小平,经过阅读有关文件和讨论,与会的同志们逐渐理解了邓小平请求退休的决心和意义,许多同志在发言中讲了很多相当动情的肺腑之言,今天下午全会将进行表决,晚上由新闻公布。
邓小平听后十分高兴,说:“总之,这件事情可以完成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邓小平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席间的话题自然离不开邓小平退休这个题目。邓林和邓楠说,咱们家应该庆祝一下。邓朴方说,我捐献一瓶好酒。卓琳说,如果身体好,我也想去参观下午的照相活动。邓小平则说:“退休以后,我最终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生活得更加简单一些,可以上街走走,到处去参观一下。”大孙女眠眠笑着说:“爷爷真是理想主义!”
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进行表决,通过了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请求。
4时许,邓小平驱车前往人民大会堂,和参加本次中央全会的全体与会者一起照相。
在休息厅里,刚刚从五中全会会场内出来的中央各位领导同志,看到邓小平进来,纷纷走过来和他握手。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江泽民一步趋前,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他建议,几位领导同志一起和邓小平照一张相。当江泽民、杨尚昆、李鹏、姚依林、乔石、宋平、李瑞环、王震、薄一波、万里、宋任穷、胡乔木12位同志簇拥着邓小平一字排好后,记者们一拥而上,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下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这些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有的银丝红颜,有的乌发满头,他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当邓小平一行人走进大厅时,掌声骤起。邓小平走过纪委委员的行列,走过中顾委委员的行列,走过全体中央委员的行列。
邓小平笑容满面地站在麦克风前,他说:“感谢同志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全会接受了我退休的请求。衷心感谢全会,衷心感谢同志们。”随后,邓小平与参加和列席全会的全体同志合影留念。
1989年11月9日,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接受邓小平退休的请求。邓小平来到会场,与江泽民亲切握手,向全会表示感谢(历史图片)
在离开大会堂的时候,江泽民一直把邓小平送到门口,他紧握住邓小平的手说:“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夜幕渐渐降临,而邓小平家却是一片灯火通明。
全家人忙忙碌碌了整整一下午,到了吃饭的时间,四个孙子孙女一齐跑去请爷爷。他们送给爷爷一个他们亲手赶制的贺卡,上面贴有四朵美丽的蝴蝶花,代表他们四个孙辈。卡上端端正正地写道:“愿爷爷永远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他们四个人轮流上前亲爷爷,才3岁的小孙子小弟亲了爷爷一脸的口水,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在餐厅里,桌子上摆满了在邓小平家工作了30多年的杨师傅精心设计的丰盛宴席,淡蓝色的墙壁上高高地贴着一排鲜红的字:
1922—1989—永远
邓小平望着这一排字,脸上浮现出了深沉的笑容。邓榕后来满怀深情地回忆说:“看着爸的笑容,看着我们这欢乐的十数口人之家,看着大家高高举起的红光闪烁的酒杯,我的心中激情难言。”
80余年的人生生涯、60余年的革命历程,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是轻而易举。
该休息一下了,该轻松一下了!
退休,是邓小平多年来的心愿。从他第二次复出开始主持工作以来,就在着手安排接班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力排众议,带头退出一些领导职务。
全家人支持他退休,为的是他能更加健康长寿。
退休之日,邓小平与家人在一起(历史图片)
而他坚持退休,为的则是国家的前途、党的利益。
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完全实现了,他的心里怎能不自觉欣然呢!作为邓小平的亲人们,又怎能不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呢!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邓小平要求退休的信和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的决议。
邓小平写道:“一九八○年我就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近年来,不少老同志已相继退出了中央领导岗位。一九八七年,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为了身体力行地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我提出了退休的愿望。当时,中央反复考虑我本人和党内外的意见,决定同意我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职务,退出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决定我留任党和国家的军委主席的职务。此后,当中央的领导集体就重大问题征询我的意见时,我也始终尊重和支持中央领导集体多数同志的意见。但是,我坚持不再过问日常工作,并一直期待着尽早完成新老交替,实现从领导岗位完全退下来的愿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的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领导核心,现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经过慎重考虑,我想趁自己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辞去现任职务,实现夙愿。这对党、国家和军队的事业是有益的。恳切希望中央批准我的请求。我也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辞去国家军委主席的请求。
“作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和国家的独立、统一、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党员和老公民,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我们军队所取得的成就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前进中还会遇到一些曲折。但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代发扬光大。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全会的决定写道:“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领导人,在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全会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对我们党和国家作出的卓著功勋。“几十年来的革命实践表明,邓小平同志不愧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领导人。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是当一个人为祖国、为党、为人民付出了全部的生命和辛劳之后,党和人民对他的崇高评价。
……
从这一天开始,邓小平退休了,可以休息一下了,可以稍事轻松一下了。
1989年11月13日,邓小平于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10点这一时刻,背景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茶几上照例摆放着两盆鲜花……
会见现场的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一样,但是今天这里熟悉的一切,却又给人以不同于过去的感觉。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邓小平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站在屏风旁边,容光焕发,同来访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的日本客人一一握手。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几十位中外记者,邓小平向他们,也是向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将是我会见的最后一个正式的代表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
短短几句话,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几十位在场的中外记者却由此得到一条重要信息:今天,敬爱的邓小平将正式告别他60多年的政治生涯。
“退就要真退,这次我就要100%地退下来。我退下来,也是想让党、政府、军队的领导人能够放手工作。我相信他们能够把工作做好。”
记者注意到,当邓小平说这句话时,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的神情是坚定的、是自信的。
整个会见充满亲切、友好的气氛。从斋藤英郎先生向邓小平问候开始:“看到您满面红光我很高兴”,到最后道别时斋藤先生双手紧握邓小平的手,深情地说:“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您健康长寿!”近70分钟的会见,就像一瞬间那么快地过去了。
以往会见结束时,在场的工作人员深知邓小平时间宝贵,虽然都想和他说上几句话,但谁都不忍心去占用他的时间。然而今天,几位经常采访邓小平会见外宾的记者再也按捺不住对邓小平的崇敬之情,异口同声地请求:“邓主席,与我们这几位中国记者合个影吧!”“好!和记者们合影要轻松多了。”邓小平答应得这么痛快,引起一片欢笑,连几位大会堂工作人员也挤了过来,说:“我们也要和邓主席合个影。”邓小平愉快地满足了大家的要求。邓小平告别了他光辉的政治生涯,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1989年11月1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会见后,邓小平和记者合影(历史图片)
古都北京,以天安门、故宫、景山公园为中轴线,将市区划为东西两个城区。
就在绿树成荫、亭阁辉映的景山公园附近的一个胡同里,有一座普通的四合院。灰色的院墙,宽大的院门,依稀可见昔日初建时的气派和威严。
这儿,居住着一位受到中国人民热爱和敬仰、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老人——邓小平。(www.xing528.com)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呕心沥血,高瞻远瞩,致力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崛起、祖国的繁荣昌盛。作为北京的市民,邓小平和普通市民一样,时刻关心着北京和全国各地的建设。
1990年7月,距在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仅有两个月了。伴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亚运热”席卷京城。大街小巷,到处是迎接亚运会召开的彩旗、标语,北京城平添了一份节日的色彩和气氛。
邓小平一直关注着亚运工程的建设。7月3日,他前往亚运村和京广大厦,考察亚运会的准备情况和北京的城市建设。
这天上午,邓小平首先来到位于北京北四环路的亚运村。视察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馆名,就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已是86岁高龄的邓小平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搀扶,轻松地走上28级宽大的台阶,登上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田径场的南看台。
站在看台上,偌大的现代化田径场尽收眼底:绿色的人造草坪,红色的环形跑道,白色的起跑线……邓小平高兴地对陪同的国家体委、北京市的负责人说:“有人讲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圆,我看未必。去年我来这里时还什么也没有,这么快的建设速度,这么漂亮的设计,这么好的质量,我看还是中国的月亮圆,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啊!”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有些年轻人总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对他们要进行教育。”
邓小平踱到东看台,看到有几个圆柱基础种着花,成了花坛,当时陪同参观的亚运会工程总指挥、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解释:搞奥运会时,这里接上柱子就是看台。邓小平点点头:“办完亚运会就要办奥运会,不然就是浪费了一半。举办奥运对振奋民族精神、振兴经济有好处。你们下决心了没有?”
由香港著名人士霍英东捐资兴建的英东游泳馆内,国家水球队正在训练。当邓小平来到这里时,游泳池内旋起一片欢腾,队员们纷纷要求与邓小平合影。邓小平和蔼地说:“可以,可以。”
从亚运村出来,旅行车驶往城东南的京广中心大厦。这座52层、208米高的大厦,已成为北京城除正在建设中的中央电视塔外的最高点。
邓小平乘电梯登上京广中心大厦第50层的花园,居高临下,俯瞰京城的壮丽景色。
1990年7月3日,邓小平视察北京亚运会体育馆建设时赞誉说: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历史图片)
明媚的阳光下,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片片小区建筑井然有序,特别是崭新的亚运建筑群蔚为壮观。望着这充分显示着北京城市建设勃勃生机的景象,邓小平连声称赞:“北京建设得好,亚运会建筑搞得好!”
邓小平面向城西,正在紧张施工中的中央电视塔遥遥可见。邓小平问:“是电视塔高,还是京广大厦高?”有人回答:“电视塔高,有405米,是为了纪念四五运动的。”张百发接着说:“电视塔建设好以后,请小平同志登高视察。”
邓小平在浏览市容的同时,也未停止对国策的思考。他再次谈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说: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好,北京能改造得这么快呵?资本主义只能慢慢地一步一步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什么困难的事都能搞成。1959年,那时是非常困难的时候,我们还能搞十大建筑,没有社会主义,行吗?人民大会堂就是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会堂现在看起来,保证质量,经得住考验,特别是宴会厅、大会堂好。
1990年7月,邓小平在伍绍祖、张百发等人陪同下,视察亚运会场馆(历史图片)
不一会儿,邓小平又谈到改革开放。邓小平说:“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比如说两极分化。搞资本主义,中国有11亿人口,如果十分之一富裕,就是1亿人富裕,相应的有9亿多人摆脱不了贫困,就不能不闹事,不能不爆发革命啊!所以,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
邓小平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再次眺望京城。他的目光从京广大厦、王府饭店掠过,落在楼群间成片的危旧房屋上。当他听到北京市有关领导向他汇报,争取十年内把北京破旧危房基本改造完时,邓小平点头对北京市的这一计划表示满意。
从50层上下来,邓小平观看了京广大厦的一些设施,并在贵宾簿上签了名。临行前,邓小平对陪同人员说:“现在我是个老百姓了,总想多出来走走。北京建设得这么好,我要多看几个地方,看了高兴!”
1992年5月,邓小平视察了北京西厢工程。
时隔一年,邓小平再次视察了北京新落成的首都机场路等地。
1993年10月31日,星期天。虽然国庆节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但街头的花坛仍时有所见,傲然盛开的菊花点缀街头巷尾。
上午9时,一辆乳白色旅行车驶入宽阔的长安街。邓小平坐在车上,透过车窗注视着掠过的人群、建筑、街道。早在1个月前,邓小平就惦记着出来,想看看北京新建的马路、老百姓的房子。
同车的医生要求活动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因此巡视路线确定以看新落成的道路为主,先经长安街目的地市区,再上东南三环快速路、四元立交桥和首都机场高速路。
车子缓缓行进。走到哪儿,邓小平都要问问,国际饭店、海关大楼……唯一陪同的是当时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他手指路旁,告诉邓小平,新建的长安大戏院将在那儿建起。“再有两年可以投入使用了,到时请您去看戏。”张百发笑着对邓小平说。邓小平退休以后,在北京视察,不止一次让张百发为他当向导。他说过:我现在是普通老百姓了,不要过多地惊动部长、市长。他高兴地叫张百发为“队长”。
出建国门,奔劲松路,上了东三环高架桥。邓小平看着窗外,感慨地说:“北京全变了,我都不认识了。”经过京广中心大厦,邓小平马上记起来了:“这楼那年我来过。”张百发说:“是啊,三年前我陪您登上过这座大楼。”虽然京广中心大厦仍巍然挺立着它那高大身躯,但东三环高架桥的建起、周围建筑的拆迁,使这个地方已不是三年前的样子了。邓小平环视了一下周围,再次说:“噢,这地方我来过,全变了,都变了!”
交谈中,张百发建议邓小平常出来走动走动。邓小平说:年纪大了,不愿多走动。张百发怂恿他:有些老人同您年纪一般大,还打网球呢。邓小平笑着说:他们胆子都比我大,我不行啊。
张百发陪同邓小平逛京城(历史图片)
谈笑间,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机场高速公路——展现在眼前。邓小平要下车看看。因外面有风,车上人劝他:到四元桥吧,那里气势恢宏。车子到了四元桥停下,随行的大夫却坚持不让邓小平下车。邓小平向车上的人做了个无奈的表情,然后问亚运村在哪儿。张百发将亚运村的方位指给邓小平看。
离开四元桥继续前行,到了机场路收费站。邓榕问张百发:“收多少钱?”张百发说:“像咱们坐的这种车,过一次交20元。”邓榕转身将手伸向父亲,调皮地说:“拿钱。”邓小平风趣地答道:“我哪里有钱哟,从1929年起我就身无分文,谁有钱找谁要去。”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和全车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已是10点钟,邓小平兴致不减。在归途中,邓小平指着脚下的高速公路,突然问:“这样的路,算不算小康水平?”显然,老人家时刻在惦记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牵挂着能否实现20世纪末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张百发答:“这已经超过小康啦。”邓小平欣慰地点点头,又扯扯自己身上穿的烟色水洗绸夹克衫,风趣地问:“我这个算不算小康?”张百发笑着说:“您这件是名牌,早就超小康了。”车上又一次响起了一片愉快的笑声。
张百发提出:明年请小平同志看西客站,已有规模了。邓小平点点头说道:“好,好。”张百发又说:“两年后,京九线就与西客站接通,1997年实现您去香港的愿望就不用坐飞机了。”邓小平说:“那好!”众所共知,1997年我国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这首先应归功于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邓小平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希望1997年香港回归后能到那儿去看看。
邓小平又问到申办奥运会的事。张百发简要地介绍了蒙特卡罗最后投票的情况,说:主要是西方一些国家反对。邓小平沉默一下,说:这是应该预料到的。坐在车内的大夫告诉张百发:“投票那天,老人家还想看电视实况转播呢,我们动员他睡觉。可早上起来,第一句话就问投票结果怎样,我们回答没有成功。他说,预料中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的还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搞好!”
分手时,邓小平指指警卫和医生,对张百发说:“我总想出来逛逛公园和商店,可是他们不让。”张百发再次提出:明年春暖花开时,请您去看看世界公园和北京西客站。老人家欣然点头,露出慈祥的笑容。
邓小平对人民倾注的深情,对北京城市建设的厚爱,真是溢于言表,令人难忘。
邓榕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邓小平退休后,这几年一直过着一个退休老人的正常生活,在家里与儿女和孙子孙女们共享天伦之乐。
通常,邓小平每天清晨6时半起床,然后在庭院内散步半小时。8时许进早餐,早餐简单而朴素,多是喝豆浆,吃油饼或馒头,一如普通北京市民。8时,在书房(工作办公室)听取秘书读国内外报刊新闻摘要。他如果听到了一些有兴趣的新闻时,就会叫秘书再读一遍或将原文送给他。到了10点钟左右,他开始阅读中共中央办公厅送来的简报和文件,对送来的文件一般看了就写上一个“阅”字,不作任何批示。如果中共中央政治局要求或政治局常委签了意见要求他必须作最后的拍板时,邓小平才批上自己的意见,但后面仍照例会写上:“请泽民同志暨各常委议定。”
邓小平通常在12点进午餐。如果没有人来拜访,一般多和家人一起用餐。全家人包括秘书有十三四人,因此分坐两桌。午餐通常是四菜,而邓小平桌边常放一碟盐渍辣椒(四川泡菜)。因为邓小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爱吃麻辣的,但家人却并不习惯,所以他就要求有一样菜是为他特别准备的。
午饭后,邓小平一般要休息到3点钟。如果约好牌友打桥牌,一般下午4时开始打到晚7时才意尽而散。别人有什么事要请示或他召见某领导人,一般也是安排在下午4点钟左右。
晚上一般6点半开饭。邓小平要求晚餐一定要家人到齐才开饭。1990年秋天,邓小平的女儿从广州返京,由于飞机起飞时误点,回到家已近晚上9点。邓小平硬是等着她到了才开饭。晚饭有17至18人,一般有一个汤和一碟炸花生、黄豆、蚕豆、杂果仁。邓小平在晚饭时喝两小杯用中药泡的药酒。吃饭时,他爱问子女外面一些情况,但只听不作回答,以此作为了解社会情况的渠道。这一点,邓小平跟毛泽东生前的习惯有相似之处。
邓榕曾对记者谈起,他的父亲戒烟也是听从了医生的劝告。她回忆道:他在85岁时就戒烟了。当时,医生劝他最好不要再抽烟。他说:“那我试试吧。”就把香烟放下。从此,他再也不抽了。邓榕说:“我想他抽烟抽到85岁也抽够了。”
“不过,酒还是照样喝。”邓榕说,“他每天喝一杯黄酒,中国绍兴的黄酒。酒量不大,他从来酒量都不大。”
邓小平的饭桌上,一盘瓜子,两杯黄酒(历史图片)
邓小平很留意子女的进食胃口,一发现子女吃饭少时就会关切地询问:“是否是身体不好,去看过医生吗?”但邓小平自己却有个性,即使有什么病痛也不愿找医生,看了医生也不会依嘱服完开的药。例如,1991年春天,邓小平从外地视察返回北京,患了感冒,但他只打了针,药也不服,还得由保健医生通知他女儿倒好水催她父亲服药。保健医生每星期都要为他做一次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不使病情延误。
邓小平甚是关心家人还可从以下的事迹得到证实:逢年过节前夕,邓小平总是叫工作人员早点回家团聚,并且还吩咐秘书了解一些要回家过年的工作人员的经济情况。当有一次他知道有位工作人员的子女在上大学,开支较紧,妻子又病休时,他就叫秘书送去500元钱。节日里,煮饭烧菜任务是由邓小平夫人卓琳和女儿担当的,吃饭时,邓小平每次总要为夫人和女儿倒上一杯葡萄酒,说:“辛苦了,节日的厨师,我来敬你们一杯。”
给孙子发饼干。邓小平说:在家里,我就这么点权力(历史图片)
晚上10点,夜空蓝得深邃,蓝得透明。星星像刚刚洗完澡,又清爽,又明亮。这时,邓小平阅读完中共中央办公厅送来的报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每年入冬后,邓小平的一些老乡会从四川捎来四五箱广柑和福橘(红橘),他照例分给他的秘书和工作人员,还叫拣些送去给邓颖超、康克清、王光美和聂荣臻。
如有闲暇,他便戴上老花镜读书。同时他也喜欢到各地走走,或登山,或踏青。
遇有重大的足球比赛,当健儿们绿茵场上追逐、射门时,他便成了电视荧光屏前的热心观众。
记得有这样两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邓小平虽然晚年含饴弄孙,意趣超然,却时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正因为如此,当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特大水灾时,邓小平慷慨解囊捐助,但不肯宣传自己,而中央也果真对此采取低调的淡化介绍,李鹏总理在讲话时只轻轻提了一句: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位重要领导人也捐了款,但他不愿意透露他的姓名。
邓小平赏花(历史图片)
1994年10月1日,共和国迎来45岁生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庆祝晚会。在这欢乐之夜,邓小平没有出席晚会,他在离天安门广场不远的地方和家人一起观看了北京城上空五颜六色的烟花。
这时,他刚刚度过90岁的生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