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比尔·波特著,朱钦芦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
定价:46.00元
若论“行走文学”或者“文化游记”,美国大叔比尔·波特算得上是写中国的高手,他有一套书“寻路中国”,共7本。我记得向读者介绍过《寻人不遇: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朝圣之旅》,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好多人又放开了一个凛冬裹藏的脚步,踏访新春。我的阅读印象当中,江南的春天总是充满诗意,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为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白居易来得直截了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杜牧的江南,婉转在画意:“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李煜则陶醉在梦中:“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www.xing528.com)
比尔·波特懂中国文化,找到江南作为写作的切口,“我决定去这个让我充满了幻想的地方走一走,探索其梦幻般的过去,亲睹其云遮雾罩下的真实面目”。于是他的这次旅程由香港出发,途经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到达浙江,直线距离超过3000公里,花了六周时间。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索,解析江南这一特质文化区域的人文遗迹,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及旅行的真正意义。对中国人而言,江南不仅仅指地图上长江以南的某个地方,更是一个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精神上的代表。它可能存在于气质典雅的紫砂壶中,也可能存在于质厚甘醇的绍兴老酒里。所以,江南成为一片孕育于长江流域特殊环境的区域,也成为了一个中国千年的文明中心。
如果简单将北方的性格视作粗狂,那么江南只可称清秀了。一路走来,健壮的比尔·波特也慢慢被“融化”,文字浅吟低唱,情感的冲击力似乎没有其他书那么浓烈了。用他的话说:“不知怎么的,无论人们还联想到其他什么,江南意味着一道诠释得模糊不清的风景和文化,一道与干旱、棱角坚硬的北方风格迥异的风景和文化。”感知依然准确,让人佩服他的老到。只不过相比于引起轰动的《空谷幽兰》《禅的行囊》,感染力淡了一些。我想,有机会还需要推荐大叔的其他几本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