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川滇边地的历史与社会- 缤纷与静默

前川滇边地的历史与社会- 缤纷与静默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个丛书由三本书构成,内容彼此互为依托,又各自独立,话题渐进深入,分别是《乱世求存:20世纪50年代前川滇边地的历史与社会》《多元社会的多样生活:木里村寨调查》《变迁与调适:木里社会文化研究专题》。

前川滇边地的历史与社会- 缤纷与静默

李沛容、王海兵著

民族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定价:40.00元(www.xing528.com)

《锦绣凉山》杂志2012年为凉山建州60周年策划出一期特刊,其中有关木里藏族的内容,通过《中国国家地理》特约编辑刘乾坤先生,特别邀请到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藏学研究所徐君博士。我们一起去了木里大寺,还历经坎坷路途去了东朗乡。在那次短暂的采访之前,徐君已经和同事以及部分学生在木里县用了较长时间展开田野调查,为完成“川滇毗邻藏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变迁”课题。“解剖木里,可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川滇毗邻藏区历史上的错综复杂关系。”她说,“选取典型村寨进行深入调查和细致的民族志书写,是惯常采用的展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基本路径。”这个丛书由三本书构成,内容彼此互为依托,又各自独立,话题渐进深入,分别是《乱世求存:20世纪50年代前川滇边地的历史与社会》《多元社会的多样生活:木里村寨调查》《变迁与调适:木里社会文化研究专题》。

曾经被外界称为“独立王国”“喇嘛王国”及“黄金世界”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在行政区划上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缘上处四川和云南之间,文化上可以划为藏族三大文化板块中的康文化圈范畴。历史上,木里的政教关系和卫藏、康区及安多三大藏区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别是独特的政教体制在木里地方保持了长达近300年,传承了21代,这在中国土司制度和政教关系史上是唯一的一例。本书分上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现晚清末叶至民主改革前的四川、云南交界处的藏族地区社会政治变动历史,揭示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川滇边藏区纷繁复杂的政治形势及社会动荡情况;第二部分对这一地区内的典型政治单元、号称为“喇嘛王国”的木里土司及其辖地的形成,民国时期“俨如王国”的自我想象以及与中央及四川、云南地方政府的互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述,通过对川滇边及木里藏区地方历史的梳理,展示了偏于一隅的地方如何国家化的过程。作为丛书主编的徐君认为,丛书在凸显学术意义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现实意义。“为我们今天治理藏区尤其是实现‘治藏必先安康’提供了历史依据和政策依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