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分系统推进了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其中规划全面、覆盖面广的主要有科技部推进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设、教育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中国科学院的国家科学图书馆系统等。因此,以下着重于这三大系统的发展分析,以便进一步推进跨系统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1)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要,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资源结构见图3-3),构建国家层面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平台。其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院图书馆,网上共建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13]。
NSTL现有外文科技期刊1.5万种,占国内引进品种总数的60%以上;外文会议文献、科技报告、工具书等5 000多套(种);中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近200万篇,外文学位论文近20万篇;网络版外文科技期刊面向全国用户开放的数百种,各成员单位以印本外文文献为依托,绑定购买网络版外文文献6 000多种,中文科技期刊6 000多种,2015年,网上数据总量已达7 000万条。
图3-3 NSTL资源结构图
NSTL系统通过共享信息资源满足广大用户的科技文献信息需求,目前系统的网管中心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已建成宽带光纤网,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中国教育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总装备部科技信息中心的100MBPS光纤连接。NSTL的网络服务系统运行平台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图3-4和图3-5分别显示了NSTL系统的部署情况和系统架构[14]。
NSTL系统以用户为本,以诚信服务为原则,承诺网络系统7×24小时运行,全文传递在24小时内完成。系统平台提供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服务,包括文献检索和原文提供、网络版全文数据库、分类目次浏览、联机公共目录查询、文献题录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导航、专家咨询服务和专题服务等。期刊服务的具体内容为:
①文献检索和原文提供:提供文献检索和原文请求两种服务,非注册用户可以免费进行文献检索,注册用户可以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请求文献原文。
②网络版外文期刊数据库服务:中心购买了美国《科学》、英国皇家学会“会刊”“会志”以及材料科学等方面的15种网络版期刊,供用户进行免费阅读。
图3-4 NSTL系统部署图
图3-5 NSTL系统架构图
③期刊分类目次浏览:提供中、外文期刊现期目次报道服务,所报道的期刊均为“文献检索和原文提供”栏目中收录的外文期刊,用户可通过学科分类查找所需期刊,进而查阅该刊的最新目次。
④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可供查找NSTL各成员单位的馆藏联合目录,目前主要提供馆藏期刊联合目录查询服务。
⑤文献题录数据库检索:提供多种中外文文献文摘或题录的检索服务,用户可免费检索,如需获取文献原文,可与相应的文献收藏单位联系。
⑥网络信息导航:提供网上科技信息资源导航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分类等途径查找感兴趣的资源网站。
⑦专家咨询服务:针对用户利用文献信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提供服务的专家均来自中心的成员单位。
⑧专题信息服务:收集NSTL各成员单位的部分专题学术文献报导和科学技术进展,用户可按成果类型浏览或通过检索入口进行查询。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通过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整地收藏国内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为全国科技人员提供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同时,制订数据加工标准、规范,提供多层次服务保障,以推进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中心无地区差别的信息共享服务,适应了社会化的创新信息需求,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了开放服务保障。
(2)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NSL)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National Science Library)于200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机构整合而成,总馆设在北京,下设兰州、成都、武汉分馆。图3-6展示了图书馆的组织结构[15]。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科学图书馆系统,是NSTL的成员单位,在全国科技文献体系中承担面向国家科学研究与发展服务的任务,着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发展中的知识创新保障。2015年,总馆馆藏量达近千万册(件),科技期刊文献13 000余种,各类数据库覆盖主要的科技文献,实现在中国科学院范围的“资源到所、服务到人”,同时,以文献传递方式服务全国科学研究人员[16]。国家科学图书馆为全院开通180余个数据库,包括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引文数据库、事实数据库、西文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图书库等。目前,科研人员可以适时利用网络上馆内及NSTL所拥有的文献。
图3-6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组织结构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网站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服务系统,如图3-7所示,具有两层结构[17]。其中,第一层为面向用户的服务系统,对资源和服务系统进行一体化组织,第二层是嵌入到用户服务流程中的底层服务系统。另外,系统知识库和基于SRU(Search and Retrieve URL)的统一接口封装为服务提供支持。
图3-7 NSL系统网站整体架构(www.xing528.com)
中国科学院科学图书馆支持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为自然科学、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信息需求。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负责全馆文献情报服务的组织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各法人分馆,负责相应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面向地域研究所的深层次用户服务,各个专业分馆,在服务本单位的同时,辐射全国。全馆将通过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科技自主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保障。目前提供的服务项目有到馆服务、原文传递、定题检索、档案查询、科技查新及培训服务。科学图书馆在提升科技自主创新信息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创新文献情报服务模式,通过体制变革推动集成知识服务平台建设。2010年,完成了以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为核心,以专业化信息服务单元为节点的集成服务系统建设,以此为基础拓展了平台服务业务。
(3)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是我国总体规划中的三大公共知识信息服务系统之一。CALIS的宗旨是,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服务。它以系统化、数字化的学术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为手段,创建文献获取环境、参考咨询环境、教学辅助环境、科研环境、培训环境和个性化服务环境,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同时,面向国家创新发展提供开放服务。图3-8反映了CALIS的资源共享关系[18]。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CADLIS)是CALIS所构建的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系统,是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服务关联,实现面向全国的教育、科研服务。
图3-8 CALIS信息资源共享关系
CADLIS以数字信息技术与网络为支撑,通过建设多个分布式、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的数字图书馆群,向全国教育系统和相关用户提供高效化、全方位文献内容服务、教学与科研辅助支持服务以及其他配套服务。CALIS资源建设以成员馆经费为主,以地方投入为辅,进行文献建设,在教育部主导下,通过联合采购,协调全国高校资源建设,提高建设效益。在信息资源建设中,CALIS注重PQDD、NetLibrary方式的文献资源购置,组织成员馆统一购买,进行统一结算、统一补贴。与此同时,CALIS还选择一些重要的数据库资源,购买回溯数据,以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其中包括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回溯。另外,通过加强与NSTL、国家图书馆和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协调,进行信息资源联合保障。对于高等学校原生数字资源的存档建设,如机构库、学位论文等,推进全文共享服务,进行机构库项目建设,以此促进学术交流,加强信息共享。CALIS在加强二次文献库建设中,通过深入挖掘高等学校资源,鼓励多馆合作,整合相似、相关资源,以实现以二次文献为基础的文献资源整合建设目标。
CADLIS是一个集中规划、统一协调和分布建设的数字化文献信息系统,如图3-9所示,整个系统由CALIS管理中心、地区和省市管理中心三个层次构成[19]。
如图3-9所示,CADLIS系统具有以下特点:联邦式/松耦合性,即各系统相对独立,各成员馆彼此独立,同时又相互关联;分布式,由CADLIS/CALIS中心、项目中心、参建馆组成;开放链接,各系统彼此互通,形成链接关系;整体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是CADLIS资源保障与共享服务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标准化,各系统遵循同样的功能/服务规范、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协同性,多馆联合共建、协同服务、彼此共享。
图3-9 中国高等数字图书馆(CADLIS)系统结构
在CADLIS中,如图3-10所示,门户系统利用Portlet、视图、XML/XSL、Web Services和ODL技术将各类资源和各种应用动态呈现在门户页面上,系统内置了内容管理和用户管理功能,支持统一认证、单点登录和统一检索,系统利用HTTP、Zing、RSS、Z39.50进行元数据抽取与分类映射实现本地和异地信息的汇聚,支持全文的代理下载和二级检索分发服务。其中,资源调度系统遵循OpenURL标准,可以整合不同资源与服务之间的不同链接关系,可以为用户提供增值的资源链接调度服务。由于采用了快捷调度、动态插件等技术,系统可以灵活配置资源和服务。统一认证系统采用LDAP、SAML、SSL技术,提供统一用户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支持用户信息的统一管理,支持代理认证,支持多馆之间的联合认证[20]。CALIS于2004年公布了《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技术标准规范》,规范了数字图书馆门户的架构、功能要求、服务标准和互操作规则。
图3-10 CADLIS门户架构与功能配置
CADLIS以CERNET为联网基础,资源共享以区域合作为主体形式,实行三级文献保障。在服务组织上,以文献信息中心为主干,建立资源库生产和服务体系。CADLIS服务的指导思想是区分层次,以所有成员馆为基础开展全方位服务。具体措施是构建各种共享域,如基于高等学校类别、学科、地域的服务系统构建。系统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有目录服务、链接导航、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代查代检、联合咨询、联机编目、软件共享、集团采购等。
对于目录服务,系统涵盖图书目录服务、期刊目录、目次与链接服务、学位论文服务、特色资源服务、网络免费资源导航服务、原生数字资源收集与服务;系统的链接导航服务包括电子期刊与全文数据库链接、电子书链接、馆藏(各馆OPAC)链接、文献传递服务链接、馆级互借服务链接和其他网上服务链接;代查代检联合咨询有以省级代查服务为主、通过统一的代查代检工具进行;联机编目服务在现有成员馆联机编目的基础上,与图书公司合作,推进集中编目,进行质量控制。与此同时,系统还开展人员培训与交流活动,促进服务业务的拓展。
在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中,我国不断取得进展,同时也存在建设与服务中的一些问题。对于其中的基本经验与现实问题,应予以重视。
我国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系统正处于发展阶段。各系统平台的规划经过了科学的论证和周密的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从实施上看,以下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①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的平台建设与发展定位,是一种科学的选择。面向知识创新的社会化和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各系统在不断深化的改革中,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资源整合与合作,逐步突破了部门限制,实现了平台化的信息资源整合,从而有效地适应了用户的集成化信息资源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社会对信息资源的全面需求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信息共享需求推动下,NSTL、NSL、CADLIS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了国家发展框架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目标选择和定位,既保证了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又构建了社会化的信息资源保障平台。
②政府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政府的正确导向和持续支持是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系统成功的可靠保证。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现阶段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建设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规划。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把握发展战略的宏观决策机制和人财物调配与组织的实现。在分系统的信息平台建设中,各系统所采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决定了平台的有序发展,例如,NSTL从多部共建共享到虚拟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建立,国务院主导下的科技部等五部委的协调保证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目标的实现。
③可靠且相对充足的经费投入。可靠且相对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经济基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产生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建设共建共享系统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没有资金支持,共建共享系统建设将无法实现。目前各平台系统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政府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平台建设的主要投资者。这种投入机制决定了平台建设的实现。值得指出的是,在系统建设中形成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体系,是以成员单位为依托的社会化投入体系,它为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保证。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是信息服务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组织形式是保障平台系统的骨架,在系统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是宏观指导性的,参与单位组织的有效性和管理能力对共建共享系统建设至关重要。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所采用的国家部委协同共建的管理模式,NSL依托的系统内机构整合模式和CALIS所采用的系统内协调共建模式,始终强调整体规划和系统实施的关系协调,从而保证了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
在平台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面向知识创新的全方位信息保障的开展。
①全面规划和统筹问题。我国全国性的知识创新信息服务系统基本上分系统建设,系统之间因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不同系统架构所形成的新的信息分离需要解决。一方面,因各系统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障碍,同时,信息机构的资源重复收录使得使用价值不高的信息产生冗余,以致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选择和获取;另一方面,重复建设的同时,导致了信息资源难以全面共享局面的产生,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服务的互操作,从而使得共享效果大打折扣。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高等学校文献信息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科技部信息服务系统相互之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
②信息服务的跨系统合作问题。不同部门的知识创新信息服务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系统之间缺乏互操作性。各个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比较困难,造成合作主体在利用彼此的系统平台时,难以实现跨系统操作。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益角度上看,需要在各创新信息服务系统之间建立桥梁和纽带,使各系统主体紧密联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服务创新的合力。这就要求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建立科技基础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和知识的跨系统共用,从而促使自主创新的跨系统组织。
③信息服务环境建设与系统建设的协调问题。面向自主创新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主要体现在外部环境建设和内部平台建设两个方面。在外部环境建设中,应进行硬件基础的改善、创新信息需求的激励和信息资源技术的完善;对体系内部的建设,应强调与环境互动。针对信息服务系统存在的信息内容贫乏、平台功能单一及服务业务发展滞后等问题,在外部环境优化的同时,应注重内部平台的发展,只有进一步协调环境和平台的关系,通过联动才能使整个服务系统的服务得以持续发展[21]。
④用户信息需求深层发掘问题。我国自主创新信息需求有待进一步发掘,目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过于集中在信息用户需求的表层表示,对于信息用户的心理、潜在信息需求发掘不够。同时,在服务组织上,往往限于按用户查询要求进行资源提供,这就需要进行面向用户的主动服务需求发掘,以拓展面向用户创新的全方位、全程化服务业务。
⑤标准化相对滞后问题。在建设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系统过程中,必须遵循有关的标准,包括应用系统的接口标准、层定义标准、文献格式的描述标准、元数据的定义标准、各种代码和标识符的定义标准等。标准工作的滞后,为系统平台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交换带来了障碍和困难[22]。由于各参与单位多年来在进行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大多形成了自己的套路,以至于存在数据难以共享和系统互操作难以有效实现的问题。对此,应建立动态化的标准体系,以便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逐步统一解决存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