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协同组织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协同组织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流是指各种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的信息定向传递与流动。因此,不同创新行为以及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总是伴随着信息的流动和扩散。信息的流动是系统的负熵流,作用是促进整个系统环境趋于动态的良性发展。这表明,信息流是知识生产的主流。在实现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因此需要知识信息在企业间的流动[2]。知识创新体系中最大规模的信息流动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协同组织

信息流是指各种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的信息定向传递与流动。就流向而言,它是一种从发送者到使用者的信息流通。研究知识创新的机制不难发现,知识创新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连续过程,通过信息的流动,将相关的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连接起来。这种联系贯穿于创新价值链的全过程。因此,不同创新行为以及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总是伴随着信息的流动和扩散。信息交流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创新活动的开展源于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没有主体间广泛的信息交流,知识创新就不可能最终实现。从信息的观点来研究知识创新过程,可以发现知识创新就是主体在自身信息存量的基础上,从外部客体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加工、利用、输出,形成新知识的过程[1]。只有当国家的产业政策法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市场的需求反馈等信息有序地在创新主体与市场之间流动时,创新过程才能正常进行。知识创新中的信息流动如图2-1所示。

图2-1 知识创新中的信息流动

包括知识创新在内的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实质区别在于,知识生产主要输入和输出的都是知识信息,在生产活动中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关知识、掌握最新信息,才可能生产出具有创造性的新成果和新知识。信息的流动是系统的负熵流,作用是促进整个系统环境趋于动态的良性发展。这些信息源可能是其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或技术转移机构,可以是地区性的,还可以是全国性和国际性的。这表明,信息流是知识生产的主流。这种信息流对社会各部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信息的微观社会作用机制。现代社会运行中的信息流宏观作用机制是在一定社会体制和环境下信息微观社会作用的总体体现。事实上,包括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商业金融文化等部门在内的社会组织,在各自的社会业务活动中都存在内、外部信息的流动和利用,由此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社会信息流。在知识创新参与主体之间存在如下几种主要的信息流动方式: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知识与技术向企业的扩散,人员流动。

(1)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知识创新价值链上实现创新价值的核心。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由企业研发、生产、经营过程中交互获取、吸收和扩散信息的活动引发,反映了生产资料、技术资源、市场管理等相关信息的流动和分享,这是创新价值链中最主要的信息流动之一。现代经济条件下,创新活动已突破单个企业的限制,正迈向联合研发的协同组织。在实现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因此需要知识信息在企业间的流动[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研究大多数国家的创新发展时指出企业间通过开展技术合作联盟的形式进行的研发合作越来越普遍,这种联盟不仅在一个国家内存在,而且跨国合作也不断涌现。其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和高精尖的人才来保证,单个企业很难同时具备这些条件,于是某一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便成为首选。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带来丰富的技术和知识积累,获得知识资源和技术资源互补协同效应。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包括与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合作,与上下游供应商企业合作等。通过竞争企业合作可以共享知识和技术经验,减少知识获取成本和分散风险,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有助于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构建技术发展的资源基础。同时,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其整合进自己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www.xing528.com)

某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多个企业形成的创新集群都需要知识创新的持续支持,知识创新在保障知识成果应用的同时,为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源和技术源。因而,企业需要来自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信息。一方面,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经过市场化阶段。通常,这一转化阶段需要一定的周期,尽管这个周期存在越来越短的趋势,但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仍倾向于走联合研究、共享专利、共同发展的道路。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科研成果的长期受益权,而且可以进一步缩短创新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时间。通过合作,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可由此来争取研究课题和经费,使研究与市场实际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从而使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成功机会相应增大。另一方面,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来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培养人才以及承担其他形式的创新合作项目[3]。例如,海尔集团以项目牵头,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公司、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先后成立了48个联合研究中心,同时还在欧盟日本设有6个联合开发研究所[4]

(3)知识与技术向企业扩散的信息流动

知识与技术的扩散是创新系统中一种典型的成果信息流动。企业的创新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外部信息和知识,通过将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结合并应用于实际生产经营中产生创新效益。创新发展中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来源是广泛多样的,存在于客户、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甚至竞争对手中。创新成果在给成功实施创新的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同时,也会因“溢出效应”而惠及整个产业。溢出的途径主要有专利许可、专利转让、技术转让和机器设备的销售。创新扩散使创新的知识和信息传播到广阔的社会之中,这是创新成果由提高创新实施主体的劳动生产率向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转化的必然。知识创新体系中最大规模的信息流动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例如,在传统的制造行业中,由于行业特点,这些企业很少独立从事研发和创新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技术扩散变得尤为重要。其中,政府需要通过颁布一系列科技政策和计划,采取优惠政策,向这些产业扩散技术和知识,可以通过建立制造业的行业研发中心、项目示范中心和培养技术经纪人等来实现。

(4)人员流动引发的信息流动

人力资源发掘与利用是创新成功的关键,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流动直接推动了知识和信息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流动。一方面,技术人员本身是知识和创新信息的载体;另一方面,由于隐性知识的大量存在及其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性,人员之间的流动还可以将创新过程中的许多经验信息带到新的工作中去,而这些隐形知识在创新实施和创新扩散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的作用。

在知识创新中,信息流顺着创新价值链从创新源头向终端传递,经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直至商业化的知识成果转移过程。信息流在各创新主体之间自然地流动,发挥作用,促进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5]。由于知识创新中的人员流动存在隐性知识的转移问题,因而可将其视为一种隐性知识的跨系统流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