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开放式创新不仅要求创新主体之一的企业要开放,主动进入市场开展合作创新活动,同时也要求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知识创新主体与外界主动合作。创新模式随之从相对封闭的线性创新转变为开放联合和协同创新[5]。社会化的协同创新在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线性模式的创新日益被集成化、开放化的网状创新所取代。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

知识创新是一种以发现、发明为前提的知识创造过程,以及新知识的传播、转移、应用过程。这种连续的价值实现过程构成了如图1-1所示的线性结构。

图1-1 知识创新的线性结构模型

图1-1反映了知识创新的连续过程。在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发展中,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必然以新的思维和启示为先导,在发现、发明基础上进行实践,形成应用于产业发展的知识,进而在应用中形成公共知识体系,进行知识交互和传播,通过应用实现知识进化。

美国学者艾米顿(D.M.Amidon)在《创新高速公路:构筑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的平台》一书中提出了知识创新的五阶段,描述了构成知识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系统演变过程[1](见表1-1)。

从艾米顿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知识创新是一个多阶段行为过程的有机联系,它包含知识产生、知识组织、知识交流、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在这一线性过程中,知识应用来源于知识转移成果,而知识转移又以知识交流活动为前提,社会化知识交流系统中的内容是实现知识的有序整合和知识资源的社会化开发的基础,其创新知识资源最终产生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从承担机构上看,知识产生由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等承担,知识组织除这些机构外还包括专门的社会组织机构,知识交流主要由承担知识信息服务的机构来完成,知识转移与知识应用紧密结合,不仅包括知识创新机构之间的转移,而且包括知识的应用性转移和知识生产力的形成。

表1-1 产业发展中的知识创新关系

信息化环境下的知识创新是一种社会化的创新活动,知识创新主体具有跨系统的组织和协同关系。因此,在知识创新服务组织中也应与这种组织关系相适应。这说明,知识创新已从部门组织向开放化、社会化组织发展,开始重构国家知识创新大系统[2]。在国家创新发展进展中,我国跨系统信息服务在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组织中已得到充分体现,表现为信息服务的平台化和基于平台的信息服务协同组织的实现。(www.xing528.com)

知识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创新,由此形成了具有交互结构的知识创新网络。在交互网络中存在着相互关联的价值链活动,这种价值链关系体现了知识产生、演化、交流和应用中的关联作用关系,其价值链活动在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创新价值链活动中的信息服务理应围绕创新价值链活动展开,其关键是将分系统信息服务组织转变为跨系统的网络平台服务。在服务模式转变中,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这说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服务的跨系统发展水平。从客观上看,知识创新的跨系统组织和协同发展特征决定了信息保障的跨系统和社会化基础上的平台服务发展。

知识创新的模式选择,不仅取决于创新主体活动,而且取决于创新环境。从总体上看,科技创新、管理和制度创新,最终必然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因此,考察企业创新模式的转变具有现实性。企业创新发展中,围绕产品和技术研发进行,往往以独立研发新技术、设计新产品,独占研发成果作为创新竞争目标,从而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优势。在这种态势下,企业创新往往基于本体企业而展开,创新合作关系仅限于企业之间和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组织之间进行,其创新价值链活动并不完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增强,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使得技术创新活动变得日趋复杂,从而需要改变传统封闭式的创新模式,实现具有价值转移关系的协同创新。对此,美国学者亨利·切斯布鲁夫(Henry Chesbrough)在总结施乐、朗讯等公司的创新经验后提出了“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的理念,其本质是在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上构建完整的价值链体系,即企业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相互补充的创新资源实现协作创新,通过对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提高创新速度,强调组织间的优势互补与相互合作[4]

图1-2以企业产品与技术开发创新为例,分析了创新组合关系,从客观上归纳了社会化创新模式。值得指出的是,当企业着眼于发展新技术时,创意不再仅限于企业内部单向流动,而是与外界互相渗透,创新的源头有可能来自内部,也有可能来自企业外部。对此,企业可以通过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发、购买外部技术许可、与其他企业技术并购等方式经济有效地获得适合本企业经营业务的技术知识,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显然,在企业研发、技术开发、产品投放市场的各环节中,需要跨系统的信息服务来支持。与此同时,开放式创新不仅要求创新主体之一的企业要开放,主动进入市场开展合作创新活动,同时也要求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知识创新主体与外界主动合作。

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中,创新主体日益多元化,部门、系统、组织之间的创新活动相互渗透,从而推动了创新组织形式从“部门组织”向“社会化组织”发展。创新模式随之从相对封闭的线性创新转变为开放联合和协同创新[5]。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如亚马逊宝洁英特尔宝马波音[6]。这些企业作为开放式创新的实践者,在改进创新发展战略中,逐渐强化了与外界的创新合作关系[7]。由于其开放创新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因而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优势[8]。我国的协同创新具有自身的组织优势,如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中的协同创新,其协同单位在千家以上,它们的协同合作保证了项目的成功实施。社会化的协同创新在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线性模式的创新日益被集成化、开放化的网状创新所取代。从“封闭创新”向“开放式创新”的转变中,创新产业链也从国内逐步延伸到国外,从知识创新的源头到知识的转移、扩散直至应用的全过程,由此形成了开放性的创新价值链。开放式创新与传统封闭式创新的比较如表1-2所示。

图1-2 产品和技术创新的开放组织模式

表1-2 企业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比较

传统的企业知识创新是一种“串行”创新,企业技术知识创新从构思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部门的研究、制造部门的生产、营销部门的营销到达市场,获取效益,知识处于一种单向流动的状态。这种串行式的企业技术的缺点在于限制了知识创新思想的来源,知识创新来源应不仅仅限于企业的研究开发部门,事实上,企业的制造、营销和市场部门在业务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创意,同时组织环境也是一种基本的知识创新作用“源头”。知识创新关系转变成包含社会环境、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界之间构成的多重、复杂的新型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