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5]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体系、实践导向也有了更进一步丰富。我们要积极呼应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的现实需求,在尊重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布局,统筹推进多学科发展,努力建设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学科体系。
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术体系的水平和属性,决定着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水平和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6]。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对以往历史传统的简单延续,也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随意拼接,更不是别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模板复制,不可能找到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必须要在实践中主动探索、深度提炼、不断创新。我们必须坚持以原创性为原则,积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从实践出发提出问题,着力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将本土化的实践转化成体系化的学术理论和概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www.xing528.com)
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反映和表达,囊括了概念、范畴、命题、术语等一系列重要元素,是有特定思想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倾向的语言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7]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我们要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利用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研究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等方面的深厚优势,着力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扩大中国理论、中国价值、中国道路的世界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