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5]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鲜明特征。我们既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文化发展的方法论指导,明确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进文化工作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价值立场。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守中华立场,就是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强基固本”,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立足中国大地,结合历史现实条件,大力弘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不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不丧失文化发展的动力,不断实现中华文化的再造再生。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就是要发挥文化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能动作用,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面向世界,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在世界文化大观园中展现中华文化风范。面向未来,就是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推动中华文化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民族性,就是要扎根本国本民族土壤推动文化发展,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汲取力量,实现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坚持科学性,就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坚持大众化,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吸取文艺创作的智慧和源泉,推动文化由人民共建共享。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从来都是同步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6]我们不只要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更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不只要“仓廪实”“衣食足”,更要“知荣辱”“知礼节”。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充足的发展,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有较大的提升,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明显的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知识链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www.xing528.com)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这是一条强基固本之路,
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
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