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日出版社在《美国书业观潮》中取得巨大成功

双日出版社在《美国书业观潮》中取得巨大成功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杰奎琳并没有就此离开出版业。与维京出版社不同,双日出版社是一家商业性很强的出版社,秉承“商业优先,品位其次”的出版原则。杰奎琳每周上班三天,为了避免那些狂热的“狗仔队”打扰出版社和杰奎琳的正常工作,双日出版社从未公布是哪三天。纳恩·塔里斯后来也加入双日出版社做副总裁,办公室就在当时的总裁兼出版人史蒂夫·鲁宾旁边。1994年5月19日,杰奎琳因癌症死于睡梦中,享年64岁。

双日出版社在《美国书业观潮》中取得巨大成功

但是,杰奎琳并没有就此离开出版业。在以前的大学同学、也是她的白宫社交秘书南希·塔克曼(Nancy Tuckerman)的建议下,杰奎琳加入双日出版社,在接下来的15年里一直与塔克曼共事。一开始,她在老友、出版社总裁约翰·萨金特(John Sargent)的手下担任副编辑(deputy editor),蜗居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办公室里。

与维京出版社不同,双日出版社是一家商业性很强的出版社,秉承“商业优先,品位其次”的出版原则。它在出版名人书籍方面比较擅长,比如艾森豪威尔总统尼克松总统以及其他一些政治名人的传记等,但是对文学性书籍没什么兴趣。刚开始的时候,杰奎琳控制不住对艺术历史的热情,提出出版这方面的书籍,但她的选题大都遭到了否决。多次碰壁之后,杰奎琳明白:关心当时的流行趋势,抓住商业性强的选题,才是工作的重心。她很快找到了感觉,进入角色,出版了一系列不同类别的书籍:商业性畅销书茶几书(大开本画册)、高档儿童书籍、舞者回忆录、法国王室历史,等等。杰奎琳是个高产的编辑,每年经她之手出版的书籍大约有10到12本,她的年薪很快升到了5万美元。最后,她被提升为高级编辑,年薪达到了10万美元。

杰奎琳每周上班三天,为了避免那些狂热的“狗仔队”打扰出版社和杰奎琳的正常工作,双日出版社从未公布是哪三天。杰奎琳的心态进一步平和下来。她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场面,事实上她已经不需要再扩大社交圈了。当然,她可以用自己的社交网络拉到她想要的选题。比如,1993年她竭力说服卡米拉写一本关于她与英国王储查尔斯婚外情的书,并为此开价200万美元。

她经常在办公室吃中饭,而不是去四季餐厅等聚集了出版人的餐厅。在日常工作中,她非常注意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尽量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面目出现。同事们评价说:“她很不错,是一个使人感到愉快的人。”她也没什么特权。纳恩·塔里斯后来也加入双日出版社做副总裁,办公室就在当时的总裁兼出版人史蒂夫·鲁宾旁边。她说:“每个编辑都会排队一个个去史蒂夫办公室见他,杰奎琳也不例外。”(www.xing528.com)

她知道自己名字对出版社的价值,塔里斯回忆说;“她有一次告诉我,我是个猎手,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去打猎。”1988年,埃及小说家纳吉布·马赫福兹(Naguib Mahfouz)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双日出版社的经理艾伯特·维塔利就让杰奎琳去联系马赫福兹,本身就热爱埃及文化的她出版了他的《开罗三部曲》(Cairo Trilogy)的英译本,并且说服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在上电视谈话节目时,谈到了其中的《神秘的力量》,大造声势。

杰奎琳逐渐成了一个典型的编辑:参加编辑会议,选题被枪毙,抱怨管理体制,努力去讨好销售人员,和脾气不好的作者打交道。她也会像其他编辑一样,跪在办公室的地板上整理她的书稿清样文件。她出的书有的畅销,有的滞销;她努力在商业追求和自身喜好之间找到某种平衡。

1994年5月19日,杰奎琳因癌症死于睡梦中,享年64岁。她的儿子说:“我的母亲离开人世的时候,周围全是她的朋友、她的亲人,还有她的书籍。”杰奎琳生前非常喜欢书籍,她称它们是自己的老朋友,是她通向他人的心灵、思想乃至世界的窗口。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通过这些她编辑的书籍,她向人们展示了除了总统夫人、富翁妻子、社交名流之外的另一种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