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动症最早由德国精神病学家Heinrich Hoffman博士于1845年提出。尽管早在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就认识到这种障碍,但ADHD直到最近20年才得到广泛的研究。ADHD有三个主要特征: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冲动(难以等待、打断他人)和多动(坐立不安,坐不住)。重要的是,这些症状必须达到干扰社会和学业功能的程度才能被认为是一种障碍。目前,人们确定ADHD有三种亚型,即注意缺陷型、多动型和注意缺陷+多动型。
对于ADHD的成因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侧重于这种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成分,认为大脑化学递质失衡是ADHD的主要原因。另一种观点认为ADHD仅仅是一种社会/文化建构。例如,有研究者提出,现代西方文化的压力(失去了扩展家庭的支持,极度活跃和忙碌的家庭生活,更加强调学业和成就)为近年来多动症的出现和高发病率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同文化的ADHD研究大量增加,表明ADHD并不是特殊文化建构,而是一种跨文化普遍存在的儿童心理障碍。ADHD症状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罹患ADHD;ADHD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少。此外,人们也发现ADHD的患病率存在文化差异,例如,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北美的患病率。Gómez-Benito等(2019)指出,文化与ADHD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以父母的教养方式为中介的。(www.xing528.com)
Norvilitis和Fang(2005)考察了中美两国教师对ADHD的认识的异同。两个被试群体对ADHD重要症状的评估相似,认为重要症状包括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他们对ADHD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的观点不同。例如,71%的中国教师和13%的美国教师认为ADHD儿童只是觉得无聊,需要让他们做更多的事情来调整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