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情绪普遍性及其生物学基础的证据来源

基本情绪普遍性及其生物学基础的证据来源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情绪生理反应的普遍性情绪反应系统的另一部分是生理反应。这方面的第一个明确证据来自一项检查基本面部表情信号相应的生理反应的研究。这为主观反应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生物情绪模式提供了证据。5.情绪诱因的普遍性情绪的一个核心方面是触发它的事件或情景,即诱因。基本情绪的评价过程可能具有很高的跨文化相似性。

基本情绪普遍性及其生物学基础的证据来源

1.情绪识别的普遍性

按照基本情绪理论,情绪不仅在表达上具有普遍性,在识别上也具有普遍性。最初的情绪普遍性研究中有些使用了情绪判断任务,即要求不同文化的被试观察面部表情图片并判断其所表达的情绪。Ekman和Izard 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研究表明,有文字和无文字的文化中存在六种普遍的表情——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和惊讶。有研究比较了匈牙利、日本、波兰、苏门答腊岛、美国和越南的个体对面部表情的判定,结果发现这些多样性人群之间出现了很高的一致性。除此以外,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也证明了第七种基本情绪——蔑视普遍存在。图6-1呈现了7种基本情绪的例子。

图6-1 具有普遍性的七种表情

在Ekman和Izard的开创性研究之后,面部基本情绪识别普遍性的结果在众多后续相关研究中得以重复。此外,一个对168个检验面部情绪和其他非言语刺激的判断的数据集进行的元分析表明,情绪识别的普遍性水平远高于随机水平(Elfenbein,Ambady,2002)。甚至在不同文化中判断复杂的混合表情比如羞耻和挫败时,各种文化中的被试也能轻松识别。人们对眉毛的空间位置和微笑的解释也表现出高度普遍性,例如,微笑被普遍理解为快乐的标志,皱眉被理解为生气或支配的标志。

2.情绪生理反应的普遍性

情绪反应系统的另一部分是生理反应。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不同的情绪是否与不同的、特定的和独特的生理反应特征有关。该领域的早期研究尚无定论。这方面的第一个明确证据来自一项检查基本面部表情信号相应的生理反应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Ekman,Levenson和Friesen证明,当表情发出信号时,每种基本情绪在自主神经系统中都具有独特的生理特征。这类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有助于个体对情绪刺激做出反应,使身体做好参与活动的准备:恐惧使人们准备逃跑,而愤怒使人们准备战斗。随后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并表明了每种基本情绪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大脑)的特定模式。这些研究结果也被跨文化样本复制,包括华人和欧裔美国人,以及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的米南卡保(Minangkabau)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愉悦的情绪与左额叶皮层的激活有关,而不愉悦的情绪大多与右额叶皮层的激活有关。

3.主观情绪体验的普遍性

情绪反应系统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观体验。跨文化主观体验的最著名的研究是Scherer等人的研究(Scherer,Wallbott,1994)。他们要求被试在感受到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羞耻和内疚情绪时评估自己的主观感受、生理感受、运动行为和表情。在所有的反应项上,七种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而强烈的差异。地理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效应要比情感差异因素的影响效应小得多。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七种情绪的反应模式之间存在强烈而一致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与文化背景无关。这为主观反应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生物情绪模式提供了证据。(www.xing528.com)

4.情绪反应系统一致性的普遍性

有证据表明,情绪的各种反应——诱因、评价、表达行为、主观经验和生理感觉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一致性。情绪反应系统一致性是指各种情绪反应成分——面孔、声音、生理等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相互关联。

有许多单一文化研究证明了情绪反应系统之间的一致性,而相应的跨文化研究数量较少。Matsumoto等(2005)重新分析了上述Scherer和Wallbott的研究数据,并检验了自我报告的表达行为、情感体验和生理感觉之间的关系。在所分析的27个国家中,受访者的这三种反应体系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言语和非言语表达之间以及情绪强度和生理感觉之间也存在一致的相关性。这些都表明情绪潜在的神经生理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5.情绪诱因的普遍性

情绪的一个核心方面是触发它的事件或情景,即诱因。例如,失去亲人可能是悲伤的诱因;在努力学习的课程考试中得到高分是快乐的诱因。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事件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就能引发积极的情绪,如愉快、满足等;如果一个事件不能满足人的需求,就会引发消极的情绪,如恐惧、愤怒、悲伤等。

很多研究支持了情绪诱因的普遍性。Scherer和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评估不同文化中情绪体验的质量和性质。他们规模最大的研究涉及五大洲37个国家的约3 000名被试。在该研究中他们询问被试上一次感到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羞耻和内疚是什么时候,并要求被试写出导致这些情绪的各种情况。然后,经过训练的编码者系统地将被试描述的情况(如好消息和坏消息、临时性分离和永久性分离以及成功和失败)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数据编码不受文化背景影响,各种情绪的诱因事件发生在所有文化中。除此之外,Scherer和他的同事还发现,在不同文化中引发特定情绪的诱因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不同文化中,最常引发幸福感的因素是“与朋友的关系”“与朋友的临时会面”“成就情景”。最常引发愤怒的因素是“人际关系”和“不公正”。最常引发悲伤的因素是“人际关系”和“死亡”。这些发现支持了情绪诱因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观点。

6.情绪评价过程的普遍性

在情绪中与诱因同样重要的是情绪评价。情绪评价过程可以被宽泛地定义为人们对导致他们产生情绪的事件、情景进行评价的过程。研究者已经比较确定的评价维度主要包括对变化或新奇事物的注意、愉快/不愉快、确信/不确信、控制感、主体感等。基本情绪的评价过程可能具有很高的跨文化相似性

情绪评价过程的跨文化研究中规模最大的是Scherer对欧洲、美国和日本被试的情绪诱因所做的研究(Scherer,1997a,1997b)。在该研究中,他用一个开放式问卷询问被试在生活中与喜悦、悲伤、愤怒、恐惧四种情绪相联系的事件,还询问被试如何评价这些事件。例如,要求被试评价这些诱因事件是否有助于或妨碍他们实现目标、是否引发期望和是否公平。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评价过程存在非常高程度的跨文化相似性。这种评价过程的跨文化一致性也被其他研究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