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在美国主流心理学中拓展了对智力的理论理解。例如,在传统上人们并不把创造力看成智力的组成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将这种重要的人类能力视为一种智力。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有七个不同类型的智力成分: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Sternberg提出了一个基于三个独立的“子理论”——情景智力、经验智力和成分智力的智力理论。情景智力指个人适应环境、解决特定情况下的问题的能力。经验智力指联系事物、形成新思想的能力。成分智力指抽象思考、信息加工和行为决策的能力。
虽然大多数智力理论的焦点在于个体,但最近的研究开始考察集体智力。集体智力与一个群体成员的平均智力或最大智力关系不大,但与群体成员的平均社会敏感性、轮流会话的平等分配和群体中女性的比例呈强相关(Woolley,Chabris,Pentland,et al.,2010)。(www.xing528.com)
从最广义来看,恰当的智力概念可能被定义为“有效实现文化目标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如果你的文化规定的目标是成功地获得一个可以支持自己和家庭的高薪职业,那么这种文化将会发展一种强调与这种职业有关的认知和情感技能的智力观。这些技能和能力可能包括现代社会教育系统里可以培养的演绎、推理、语言和数学能力。如果你的文化规定的目标是发展和维护成功的人际关系、与自然合作、狩猎或采集,那么这种文化中的智力观将强调与这些活动相关的能力。所以,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所有文化中的人都有着相似的智力观,即将智力视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成功生活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的总和。从微观层面上来看,不同文化的智力观千差万别,因为文化在定义生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技能和能力方面必然会出现差异。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索这种双重的现象,寻找文化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并探索什么背景变量会影响智力及其影响智力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