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主观成分包括所有文化中非物质的成分。它们包括心理过程,如态度、价值观、信念和行为等。文化主观成分的重要内容见表1-3。
1价值观
价值是指向值得拥有的目标、激发行为的指引原则,它定义个人或群体在道德、政治、社会、经济、审美或宗教方面的伦理。价值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存在,即个人价值和文化价值。个人价值是引导个人生活的过渡/暂时性的值得拥有的目标。文化价值则指一个社会集合体对被其视为美好、正确和值得拥有的事物的共享的抽象观念。
表1-3 文化的主观成分
每种文化对于什么是有价值和值得拥有的事物都有自身的观念。文化研究者曾从多个角度提出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其中最著名的理解文化价值的理论来自Geert Hofstede考察工作相关价值观的研究。通过研究一个跨国商业组织内来自72个国家、掌握20种以上的语言和7个职业水平的117 000多名员工,Hofstede提取了63个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点(Hofstede,2001),并从中提取了可以划分不同文化种类的5个价值维度: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Collectivism)。这个维度指文化一方面鼓励人们只照顾自己和直系家庭,另一方面鼓励隶属集体的个人照顾群体成员以获得忠诚的倾向。
·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这个维度指文化鼓励群体中权力较少的成员接受权力不平等分布的程度。
·不确定回避(Uncertainty Avoidance)。这个维度指人们畏惧并发展出信念、制度或仪式去避免未知或模棱两可的情景的程度。
·男性气质/女性气质(Masculinity vs.Femininity)。这个维度一端是成功、金钱和物质,另一端是关心他人和生活质量。它指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情感角色的分布状况。
·短期/长期取向(Short vs.Long Term Orientation)。这个维度指文化鼓励人们延迟满足物质、社会和情感需求的程度。
另一个著名的文化价值研究者是Shalom Schwartz。他使用一个包含56个项目的量表测量了许多国家的被试的价值观,并从中提取出7个普遍存在的价值观:
·嵌入性(Embeddedness)。这种价值观指一种文化强调维持现状和规矩,约束可能破坏群体团结或传统秩序的行为或倾向的程度。它促进社会秩序、对传统的尊重、家庭安全和自律。
·等级制度(Hierarchy)。这种价值观指一种文化强调固定角色和资源(如社会权力、权威、谦卑或财富)呈等级分布具有合理性的程度。
·成就性(Mastery)。这种价值观指一种文化强调通过积极的自我主张或通过改变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环境力量来获得成功的程度。它促进野心、成功、勇敢和能力。
·智力自主性(Intellectual Autonomy)。这种价值观指一种文化强调助长和保护个人追求自己的智力方向的思想和权利的程度。它促进好奇心、心胸开阔和创造性。
·情感自主性(Affective Autonomy)。这种价值观指一种文化强调助长和保护人们独立追求积极体验的程度。它促进愉悦和刺激多变的生活。
·平等主义(Egalitarianism)。这种价值观指一种文化强调超越自私利益、主动增进他人福利的程度。它促进平等、社会正义、自由、责任感和诚实。
·和谐性(Harmony)。这种价值观指一种文化强调与环境匹配的程度。它促进人与自然合一,保护自然和美的环境。
在上述价值维度中,Hofstede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在跨文化研究中获得最多关注。它被用于解释和预测许多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思维和情绪研究领域。现在,研究者不仅关注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还进一步关注一种文化内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差异。
有些价值观被视为不可动摇的。这些价值观被称为神圣价值观。它们与普通价值观不同,因为它们包括了驱动行为的道德信念。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某些核心价值观(如关心家庭和国家或忠于宗教、荣誉和正义)是神圣、不可违反的。这些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他价值观。(www.xing528.com)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甚大。例如,大部分人认为应当忠于一对一的配偶关系,而某些文化则允许男性或女性有多个配偶。
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塑造了文化的不同特征。根据一些突出的特征,研究者将某些文化称为羞耻或内疚文化(Piers,Singer,1971)、荣誉文化(Cohen,Nisbett,Bowdle,el at,1996;Vandello,Cohen,Grandon,et al,2009)、面子和尊严文化(Kim,Cohen,Au,2010)、高/低情景文化(Matsumoto,Willingham,2009),以及权力或权力等级文化(Matsumoto,2007;Torelli&Shavitt,2010)。这些划分在具体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信念
信念是被视为真理的观点和主张。不同文化下的人们有不同的信念。当前的文化信念研究关注社会公理(Bond,2004;Leung,Bond,De Carrasquel,et al,2002)。社会公理指一个文化中人们对于自我、社会、物理环境和精神世界的普遍信念,是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论断,起到指引人们日常行为的作用。Leung等人(2002)在41种文化群体中发现了普遍存在的个人层面上的5种社会公理,而Bond(2004)对其数据进一步进行了文化层面的分析,发现在文化层面上存在以下两种社会公理维度。
(1)动态永恒性(Dynamic Externality)。这个维度代表人们对外在力量如命运的过分简单的依赖。它是文化层面上对于信念结构的反映,是人们心理组合体的构成部分,帮助个人动员心理去面对环境中的困难。研究表明,在动态永恒性维度上获得高分的社会更趋向于集体主义、保守化和权力等级化,有更高的失业率、更少的自由和人权活动,更渴望安全和物质资源,其成员拥有更长的寿命。
(2)社会犬儒主义(Societal Cynicism)。这个维度代表一个社会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对于现实世界的忧虑或悲观的认识。在这个维度上获得高分的文化群体相信世界对人充满恶意。群体中的人们被不可避免的消极事件包围,个人受强权压迫并不得不屈从于任性自私的个体、集团和机构的蹂躏。
Hofstede、Schwartz和Bond的文化观点并不相互排斥。例如,个人主义指一组涉及自主性与个性的价值观的品质。权力距离则与群体内最高权力、维持权力等级制度、情景性信念和长期时间观相关的价值观有关。男性气质涉及与掌控有关的价值观。不确定回避指与风险/谨慎有关的价值观和信念。这些联系可以从国家层面的相关研究结果中找到证据。例如,Hofstede的个人主义维度得分与Schwartz的情感和智力自主性以及平等主义得分呈正相关;权力距离与长期取向、嵌入性、等级制度和动态永恒性呈正相关。个人主义、情感和智力自主性、平等主义与权力距离、长期取向、嵌入性、等级制度、动态永恒性呈负相关。
同时,上述这些维度之间亦有重要差异。例如,个人主义更多指个人与其所隶属集体之间的关系,而权力距离更多指群体内权力和地位的分化。所以,尽管这些维度在概念和实践上相互关联,但它们反映了文化心理内容概念化的不同方面。
对很多个人和文化而言,宗教的地位非常重要。宗教是组织化的信念系统,结合了多种态度、价值、信念、世界观和规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指导方针。尽管不同的宗教各有差异,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点,即它们都服务于一个特定的需求——帮助人们管理自我及与他人相关的行为,以避免社会混乱,促进社会和谐。在一些文化里,宗教被认为与个人的日常生活实践有所不同,具有划分性,例如人们只在每个周日去教堂;在另外一些文化里,宗教则更多融入日常生活,而人们在日常实践中无法不考虑相应的宗教意义和内涵。在一些文化里,宗教与政府有清晰的划分;而在另外一些文化里,宗教渗入文化中,以至于人们无法单独去思考文化、国家和宗教。宗教在文化之间的差异无关好坏,是世界上不同地区各自演化而自然形成的。
3规范
规范是一个文化群体普遍接受的行为标准。它被一个文化群体成员视为给定情景里最合适的行为。所有的文化都为人们如何按照期望去符合规范地做出行为提供指导方针。例如,在一些文化里,人们穿很少或者不穿衣服,而在另外一些文化里,人们则几乎将全身都包裹在衣服里。近年的相关研究还发现了针对异文化人群的行为规范,以及人在情绪化时如何控制自己的表情的规范。
在不同文化中,正常的行为都与社会仪式有关。仪式是文化规定的行为或约定俗成的程序/常规。它可能包括宗教仪式、婚礼仪式、早餐模式等。仪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强化文化的意义系统。
有些仪式与礼貌有关。许多文化都将共享行为模式中的礼貌规范具体化为礼仪。礼仪是一种行为的编码,描述一个文化群体中与当代文化和习俗规范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期望。礼仪在很多文化里都是一个重要部分,尽管文化之间对于礼貌是什么,什么行为是礼貌的、合适的和好的存在不同看法。礼仪被认为是成熟和通情达理的标志。不遵循社会规则者被认为是奇怪的人。礼貌是文化特定的,所以不同文化对礼貌行为的判断往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避免直视他人的眼睛被认为是表示尊重的友好行为,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表达尊重时必须直接看着别人的眼睛。
一个重要的规范的文化差异维度是紧密性/松散性(Tightness/Looseness)。这个维度有两个关键成分:社会规范的强度(即社会规范有清晰度和普遍性)和制裁的强度(即社会对于偏离规范的宽容程度)。Pelto最早提出这个维度,并认为不同传统社会对于社会规范的表达和遵从存在差异。
4态度
态度是人们对于当前思维中或记忆里保存的事物的评价。文化影响着人们形成对行为或行动的态度,进而成为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基础。文化也促成一些不与特定行为相联系的态度,例如相信某种政治体制是最好的体制。
5世界观
文化在世界观上也有重要差异。世界观是文化特定的关于世界的信念系统,包括关于世界的态度、信念、观点和意见,是人们对于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的先决假定。例如美国文化有助于人们形成以个人控制为中心的世界观,即个人控制自己的生活、命运和幸福。但很多文化并不支持这种世界观,反而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受控于神、命运或某种超自然。
世界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如何思考自我,即我们知道多少自己的自我概念。在有些文化里,人们认为自我是独特、分离的个体,个人的成败与他人无关;而在另外一些文化里,人们则认为自我与他人不可分离,每个人都依赖彼此,而在这样的观念下,个人的成败被视为集体的成败。
世界观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世界观与行为并不总是吻合的,人们的言行不一定一致,因此,世界观的文化差异不一定与行为的文化差异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