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数据都是有关数值的。它通过数学或统计模型进行分析,并根据你的研究问题来形成客观结论。
有各种各样的研究设计适用于定量数据,但是在本章将着重分析使用最多的两种设计:实验研究设计和观察研究设计。
5.2.1 实验研究设计
人们通常把实验研究设计与科学研究联系在一起。这些项目仔细地遵循科学方法,由一个研究问题引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在高度可控的环境里检验这些假设,来确定它们是否成立。实验研究可以在实验室或实地进行。然而,控制实地环境非常困难,因此,这种研究大多是在实验室进行的。
设计实验时,通常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随机选择(randomization)、对照(control)和可重复性(repeatability)。
为了检验一个假设,研究对象通常被安排在两个小组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检验实验组,而不检验对照组。对照在实验研究中是极为有用的手段,因为它能提供比较点。我们以这个假设为例:“如果你在睡觉前一小时喝咖啡,你的入睡时间会延长”。实验组的成员会被安排在睡觉前一小时喝咖啡,然后被监控需要多久入睡。对照组的成员不喝咖啡,但是他们也会受到监控。参加实验组的人若比对照组的人入睡时间更长,假设才能成立。
在医学研究中,安慰剂常常被用作对照物。例如,在药物试验中,实验组会得到测试的药物,而安慰剂组会得到糖丸——当然两组成员事先都不知道得到的是什么。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所有参与者产生偏见,以免实验对象因为知道吃了某种药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或认为某种影响正在显现。然后通过比较两组数据,来确定药物的效果。有些研究者甚至更进一步——确保发药的人也不知道谁得到哪种药,这样就消除了任何潜在的研究者偏差,这叫做双盲研究(double-blind study)。
随机选择指用来选择研究样本的抽样方法,确保在实验中对实验对象或参与者使用随机、无偏差的选择。在随机选择无法实现时,为了让对照组与实验组匹配,引入一些非随机选择,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这样的实验叫做“准实验研究设计”。
可重复性是指一个实验可以被重复完成。这格外重要,而且最好要由不同的研究者完成,从而提供结论性的、客观的证据来支持(或反驳)一个假设。例如,如果做了一次实验证明水在华氏212度沸腾,你认为这就是水沸腾温度的结论性证据吗?不,为了让这个假设被证明在科学上是合理的,这个实验需要多次重复(并能够被未来的研究者重复)。
接下来用数学或统计模型对实验期间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面我们会加以详细探讨。
5.2.2 观察性研究设计
观察性研究设计在定性和定量研究中都有应用,但是在定量研究中,数据以数值形式出现,研究者在评估这些数据在自然背景下怎样解释或描述某个行为、事件或现象时,会试图保持其客观性。观察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自然背景下,通过观察行为、事件或现象得出结论,结论可归因于更广泛的研究总体。
在定量研究设计中定义和衡量行为或事件的一些策略包括:
使用评定量表
以具体、精确的方式定义它(www.xing528.com)
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同时独立评定
记录设定的时间内的行为
观察性研究被视为非实验过程,因为它不涉及对自变量的操纵和控制。相反,它的目标是系统地观察和记录自然发生的事物。观察性研究可能在一个完全自然的背景下发生,比如观察亚马孙雨林中的蜘蛛猿(亚马逊雨林为其自然栖息地),或者观察操场上孩子们的社交情况。观察性研究还可以在结构性的环境中进行,即环境整体是自然的,但是某些方面是由研究者安排的。
行为详述的意义在于向研究者提供清楚定义的行为,可以使用下列一项或多项技术对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1.动物的目标取样法,即在一段时间内观察一种动物,并记录它们在这段时间内的行为。
2.瞬时扫描取样法,即间隔规律地记录个体行为。
3.扫描取样,即间隔规律地记录研究总体内所有个体的行为。
4.连续采样,即在整个观察阶段中记录研究总体中的所有行为。
5.特殊行为取样,即将同一时刻下从事同一活动的多个研究对象以一个单一事件的形式记录下来。
研究者能利用这些技术核对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常规事件和特殊行为的单一事件(以数值、状态及单位时间内连续动作的形式记录)。统计这些数据或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研究者也可以研究生活在动物园里的蜘蛛猿,它们的住所虽然接近自然环境,但仍存在明显差异。又如,给操场上的孩子们布置具体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并记录他们的反应。
在社会科学和动物行为科学中,观察性研究使用得最普遍。在所有研究中,研究者希望他们在观察时尽量不被发现,这样可以避免他们自身对人或动物(研究对象)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科学中,有时研究者在观察行为时,研究对象并不知情。显然,这种手段有道德顾虑,因此通常只用于公共场合,且要保证被记录的个体在最后结果中不会被识别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