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丝绸之路”并非我们所熟悉那条在汉武帝时期才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而是先秦时期甚至更早时期的“丝绸之路”。本文在此处将时间放在春秋战国时期。
上文已经提及,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丝绸曾远销到苏联的部分地区。这些丝绸很有可能是楚国、郑国或其他诸侯国携至北方出售的。[15]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丝绸是从中国北方销往其他国家的,只是具体路线是否与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一致,不敢妄断。而沈福伟先生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一书中说道:“在新疆的阿拉沟(托克逊西)东口,1977年也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绸织物和漆器,出土的菱纹链式罗是战国时内地刚刚才有的丝绸珍品,由于外销,已经沿着‘丝绸之路’运到了天山山麓。”[16]由此可以确定,抛却其他尚未发现的道路外,天山山麓是当时商人们必经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们将很多商品通过此地运出去,再将当时一些外国物品运回来。在此过程中,最初由当时国内或当时楚国的一些商人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任务,而文化的重要载体便是他们运送的物品,当然还有他们自己本身的文化传递功能。但他们毕竟是为了追求利益,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不会跑太远,远至中亚的一些国家甚至是希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么这些丝绸及其他物品又是怎样运到遥远的西方的呢,这就需要感谢塞人(西戎以西,游牧在敦煌附近的有允姓之戎,原是塞人,后不断西迁),他们使相隔遥远的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流成为可能。“公元前8世纪,一部分世居中亚北部的塞人,在同样操北伊朗语的萨尔马提人的压力下,从中亚西北部迁到黑海北部,他们在公元前6世纪和希腊人在黑海的殖民城邦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天山北麓通向中亚细亚和南俄罗斯的道路,由于这些操北伊朗语的草原牧民的媒介而显得异乎寻常的通畅。在古代,这里是及其辽阔而并无国界的草原谷地。塞人部落通过他们的游牧方式,在中国和遥远的希腊城邦之间充当了最最古老的丝绸贸易商,他们驰骋的吉尔吉斯草原和罗斯草原成了‘丝绸之路’最早通过的地方。”[17]沈福伟先生运用史籍资料及出土文物的相互印证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丝绸之路”。根据前人的考察及最新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确定的这条路线是经过天山山麓到达域外,再通过塞人的转运,通过吉尔吉斯草原和罗斯草原,将当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运销世界其他地方,楚国的丝绸等物品自然也要通过这条路线。(www.xing528.com)
一方面中国将丝绸等物品外销,一方面也会引进外国的物品,如铁与带钩。“中国骑术虽与西方无关,惟马上驰驱,护身之铁必以轻便为宜;此种随骑术传入中国之铁片与铁环,则皆为伊朗式……荀子曰:楚大鲛革犀儿以为甲。”[18]所以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各自优秀的文化主要通过商人进行交流,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仅是楚文化向外扩散的时期,同时也是吸收域外优秀文化的重要时期。
由此可得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知的楚国文化北传的路线如下:首先由商人们向北运输,经过天山山麓,到达域外邻近国家;这些物品再进行第二次销售,主要是通过塞人,通过吉尔吉斯草原和罗斯草原,再将这些物品运销世界其他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