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空中楼阁,它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战略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不仅走向历史的前台,还越来越进入国家政策的中心,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目标中,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当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李克强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带一路”是2015年区域发展的首要目标,重点建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争取2015年有个良好开局。由此可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沃土中的“丝绸之路”精神。
战略自信使我们勇于亮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观察当代中国社会,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从我们自己的情况来看,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相对落后。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情况来看,涵盖的50多个国家,其中很多是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普遍较差,在中亚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已严重妨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他们的发展差距很大,提升空间巨大。加之近年来相关大国纷纷提出了针对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一带一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必将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将会有大量的资源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在“丝绸之路”上将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的关系”,引进产业、聚集人口;“国家总体目标和地方具体目标的关系”,从而加快中西部的跨越式发展。为此,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www.xing528.com)
提高国家战略软实力,必须夯实文化的根基。这个根基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发展道路,要重视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通过各种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为更好地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把文化资源通过文化产业创造出适合时代特点的文化精品,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宣传推介、加强协调、建立机制等方面的主导性作用,同时要注意构建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