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返京,言于汉武曰:“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入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身毒即印度的古译音。这就是说早在汉代前中国与南亚大陆已有物质交流之通道了。张骞向汉武帝建议,遣使南下,从蜀往西南行,另开辟一条通道直通身毒(即印度)和中亚诸国的路线,以避免通过羌人和匈奴地区的危险。汉武帝为了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达到彻底孤立匈奴的目的,欣然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十多年来他曾多次派人到滇国,希冀打通前往印度与大夏的通道。但一直受到滇国阻挠,始终未能成功。直到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巴蜀兵一路打到滇国迫使其投降,将滇国改置为益州郡,纳入汉王朝版图,这才正式打通了从云南通往印度、缅甸的官方通道,此即滇国早已有的通往身毒国的所谓的“五尺道”,它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从此正式载入了史册(它是南丝路的西线,此后又打通了中线与东线)。南方“丝绸之路”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成为一条纵贯穿我国西南方的南北大通道。该路不断延伸,到唐宋时,尤其是明清之际,演变成茶马古道。即通过马帮的运输,将川、滇大宗的丝绸、茶叶、盐、糖、布、线等生活日用品与康藏、南亚的马匹、皮毛、藏红花、麝香以及蜻蜓眼之类的珍稀物品进行了大量的商贸交流。这条由中国西南到缅印,再从缅印至中亚阿富汗,由此再西去伊朗以及欧洲和埃及的路线,不仅对我国早期西南地区的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还有力地促进了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的经贸繁荣。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从边城变为物资输入的战略要冲。南方“丝绸之路”也进入了自开通以来最为繁盛的阶段,它每天从烽火线上抢运着供应内地稀缺的武器弹药、医疗设备和生活物资,为保证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20世纪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公路日益扩展与发达,南方“丝绸之路”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