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楚文化与一带一路:科技与物质成果的交流桥梁

荆楚文化与一带一路:科技与物质成果的交流桥梁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今出土的汉唐文物中有许多以骆驼作为表现对象的雕塑、壁画和绘画,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新现象。既然是平等的文化交往,当然是双向的、互动的。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推陈出新,同样,中国的文明之光也照亮了西方世界。可以说,正是这种双向的、互惠式的文化交流创造了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繁荣,也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荆楚文化与一带一路:科技与物质成果的交流桥梁

按照《辞海》的解释,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同时也泛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文化还是考古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分布在不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等。作家梁晓声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中国现在拥有巨大的产能和建设能力,以钢铁产量为例,20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目标是年产量八百万吨,2015年我们的钢铁产量接近八亿吨,是当年目标的100倍,好是好,但是多了,甚至麻烦是钢铁太多,前两年高压禁令挡不住有些地方条钢死灰复燃,怎么办?化解过剩产品。

当然我们可以去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转移过剩产能,那我们的钢铁能否走出去,走出去满足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呢?走出去历史是有殷鉴的,历史也有教训,现实有可能,必须有战略举措。我们曾经强大了五千年那是真的,强大的过程都要走出去,历史的辉煌时期都伴随着大规模的对外开放,这就是“丝绸之路”,他是走出去的历史经验。笔者研究了历史上海上贸易巨大利差,过去的海上“丝绸之路”靠帆船,它的船顺风就跑得快,不顺风就跑不了,要等季风和洋流才能走,宋元明清时期,欧洲的一艘帆船满载着香料、白银,中国的一艘帆船满载着瓷器茶叶,随着季风、追着洋流,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事实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这样一个规律:中外文化交往(这种交往当然是平等的,而非强迫的、被动的)与国家的盛衰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的联系。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凡中国国力强盛的时期,比如汉朝唐朝,也是中外文化交往最频繁、最密切的时期。而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直接导致了古老的中国脱离了世界高速发展的快车轨,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变得步履蹒跚,老态龙钟。“没有外来文化的参照,我们很难看清楚自身。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借鉴乃至融合,古人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和方向。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同的文化享有许多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交流的价值在于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外来文化不仅是补充,还将激发出创造和发展的活力。”[9]

历史经验证明,中外就是悠久的交流的历史,已经结出灿烂的硕果。现今出土的汉唐文物中有许多以骆驼作为表现对象的雕塑壁画和绘画,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新现象。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只有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才能穿越横亘在东西方之间那片“平沙莽莽黄入天”的茫茫荒漠。正是因为骆驼在当时东西方交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才会被诗人们郑重地写进诗篇,无论是杜甫吟咏的“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还是张籍勾勒的“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我们才会在优美的唐诗中不时看到它的身影。(www.xing528.com)

再比如在唐代十分盛行的胡旋舞。这是一种从西域康国等地传入中原舞蹈,以节奏轻快、急速回旋而著称。在《全唐诗》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描写胡旋舞表演场面的作品,如白居易《新乐府·胡旋女》:“胡旋女,出康居。心应弦,手应鼓。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元稹《胡旋女》:“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骊珠迸珥逐龙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噏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圆变。”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李端《胡腾儿》:“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这种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往,不仅把葡萄石榴、苜蓿、骏马等动植物带入中原,丰富了国人的物质生活,而且在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领域深刻影响了当时国人的精神生活。进而言之,这种双方互利互惠的交往,反映出古代中国有容乃大、和合至上、与邻为友的传统,人们在这种相互馈赠的交往中也放弃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陈腐观念,这对唐朝宽容、开放、自信、大气的时代精神的塑造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既然是平等的文化交往,当然是双向的、互动的。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推陈出新,同样,中国的文明之光也照亮了西方世界。物质方面,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科技方面如造纸术印刷术以及火药等,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西传为例,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未传入欧洲之前,人们主要的书写工具是羊皮书卷,成本十分昂贵,据说抄写一部《圣经》就要用掉300张羊皮,这显然是非一般人所能负担的,因此知识被极少数的贵族和僧侣所垄断,大众在神学和愚昧迷雾的笼罩之下艰难地跋涉着。而随着来自遥远东方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使得图书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图书因而变得便宜、易于获取,于是借助书籍传播理性的光辉逐渐被点亮,人们的思想得到启蒙,科学和民主自由的观念借此深入人心。可以说,正是这种双向的、互惠式的文化交流创造了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繁荣,也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