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溪山人的《赤壁夜游图》笔筒

清溪山人的《赤壁夜游图》笔筒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介绍清溪山人的作品《赤壁夜游图》笔筒。《赤壁夜游图》根据苏东坡的《赤壁赋》而来。竹刻兴起,赤壁夜游、赤壁泛舟等更是频频被植入笔筒、臂搁中。《赤壁夜游图》笔筒拓片清溪山人的高明就在于以下几点:一是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赋”的意境,几位人物以写意手法塑造。清溪山人所表现的是前奏,是序曲。关于艺术成就,王世襄认为清溪山人“是一位有相当成就的竹人,在清中期他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清溪山人的《赤壁夜游图》笔筒

嘉定竹刻之花在朱氏祖孙及后来众多竹人辛勤浇灌下,越开越艳丽。即使是朝代更迭的血雨腥风,也无法将它摧残。一俟风和雨细,照样竞相绽放。赵昕《竹笔尊赋》曰:“疁城以竹刻名……镂法原本朱三松氏。朱去今未百年,争相模拟,资给衣馔,遂与物产并著。”

当然也不尽是资给衣馔的竹人。一些生活富足的文人,受教育程度高,工书画,刻竹纯粹为了寄托情思,抒发感情, 自娱自乐。

现介绍清溪山人的作品《赤壁夜游图》笔筒。

《赤壁夜游图》根据苏东坡的《赤壁赋》而来。

苏东坡(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宋嘉祜年间进士, 曾宰杭州、密州、徐州。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作诗“谤讪朝廷”获罪,所谓“乌台诗案”而贬谪黄州。 曾秋冬两游近郊赤壁(史称非三国赤壁之战发生地。或许东坡知情,只是假以托寄抒怀而已),作前后《赤壁赋》。“赋”文字优美流畅,铿锵富有节奏,情景理交融,恣肆纵横,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美文之一。历代画家雕刻家纷纷以《前赤壁赋》为题进行创作。竹刻兴起,赤壁夜游、赤壁泛舟等更是频频被植入笔筒、臂搁中。很多竹人往往用特写手法将苏东坡、佛印等诸人刻出,当作人物画来处理,再配之以小船行进在湍急江水中,背景为危崖峭壁、古树参差。这样人物形象各异、可信,缺憾的是“赋”中“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意境难以表现。再说,这样刻画失之直露,不含蓄,有“图解原文”之嫌。

《赤壁夜游图》笔筒拓片

清溪山人的高明就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赋”的意境,几位人物以写意手法塑造。虽五官不见,但东坡处逆境仍怡然自得的神态清晰可见,以写“神”为上。

港汊一片,小舟一叶,赤壁夜游即将启航,“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慨要摇出港汊,来到江边才会产生。清溪山人所表现的是前奏,是序曲。

相较有些赤壁夜游的笔筒,画面逼仄,不免给人以肤浅感觉。(www.xing528.com)

清溪山人将“赋”刻成山水画,王世襄评说:“画景虽无大江峭壁气势,而境地清幽使人生置身其间之想。”更重要的是,它营造的广阔天地,象征东坡遭贬谪后仍襟怀宽广;水面寥廓平静,喻示东坡不计个人得失,心如止水;山石嵯峨,隐射他日后仕途仍将险阻重重;近岸芦荻,两侧山石高柳、远景古松杂树,暗喻“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哲理。总之,以环境衬托,苏东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性格得到充分展现。

二是从章法看,清溪山人也胜人一筹。他用的是外紧内松,山岩、巉石、柳树、松树芦苇布满四周,中心疏朗,苏东坡等几位处于中心位置,既突出了“以人为本”,又层次分明,加强了纵深感。

三是笔筒由浅浮雕刻成,最具特色的是大块山岩仅在外轮廓处雕刻,勾勒数刀以示皴笔。其他如芦苇、柳松树,甚至苔点,运刀或阴或阳,或剔或厾,各得其所,和谐地形成一个清幽、雅逸的空间。落款则阴刻。

还有几件风格刀工、画意字迹,特别是某些景物非常相似,署款为“松溪”或“少谷”的作品,王世襄评几件作品中此件最精。

至今不知清溪山人是何许人也。香港收藏家叶义先生据《兰亭集》笔筒风格推断此笔筒诞生于19世纪,盖诸件刻法基本相同,凡山石、树木多在竹材表面着刀,屋宇、舟船、人物等则凿去四周而刻成浮雕。众所周知,清前期以降,高浮雕日趋低而薄。浅浮雕正是清中期的流行刻法。这批山水竹刻符合清中期的时代风格。再看题识,行楷笔不连转,颇为工整,和嘉庆时期的邓渭(云樵)、王恒(梅邻)等所刻近似,也是清中期的面貌。

关于艺术成就,王世襄认为清溪山人“是一位有相当成就的竹人,在清中期他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故宫博物院竹木牙角研究员刘静认为清溪山人恐怕是一个创作群体。

笔者赞同这一观点,认为清溪山人是嘉定一个书画家群体,书画既精,又擅竹刻。他们家境富裕,受到良好教育,有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无意于仕途,所以作品呈现脱俗超尘气质。他们常聚集品茗、斟酌,交流切磋,兴之所至,或自绘画稿,或互为对方绘稿,或合作绘一幅画稿。但他们求即兴畅快,不愿留名于世,题款时,约定写个号,应付了事,地方志也不曾记录下一丝信息,造成后人无法知晓他们的生平业绩。

(图片由鬯盦授权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