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期竹刻兴起,以高浮雕面世。至清中期,薄地阳文、陷地深刻、圆雕等技法相继出现。清晚期趋向“平浅单一”,相对于以上几种技法,“留青”比较容易。所以今天竹人刻“留青”者成了大多数,只有少数人还坚守当初传统技法,其中之一就是嘉定竹刻协会会长王威先生。
现介绍他的深浮雕《夏日虫鸣图》笔筒。
该笔筒最妙处就在于自然。他取根部一段,分枝就从竹节处伸出,粗一看惟妙惟肖,还以为是天然生成,实际是他雕刻而出。竹叶两丛,有疏有密,形成明显对比。一鸣虫侧身停在竹丛上,正在进食。雕刻之精细可以从触须,前四足挑空、脱离背景等处看出。更令人叫绝的是另一鸣虫腹部朝外,用阴刻法表现。深浅凹凸随虫的各部位起伏而定。这样的刻法前辈竹人支慈庵曾用过。整体看,效果相当好。深浮雕夹杂阴刻,这是嘉定竹刻传统技法之一,说明他对传统技法领会之深。
竹叶片片,他运用层叠掩映法,这也是以前竹人常用的手法,增加了层次,增强了空间感。他对细节十分重视:竹叶掩映正侧,形态各异,还不忘在叉枝上添几颗芽苞;几片竹叶“过墙”,借鉴了“官窑”瓷器画梅竹“过墙”手法。这些是“六法”中“气韵生动”的最佳体现,为“夏夜虫鸣”作了最好铺垫。
《夏日虫鸣图》笔筒
细致逼真的鸣虫置身于这样的氛围,“此时无声胜有声”。
艺术创作需要场面宏大、激越振奋的史诗,也需要野趣十足、调适心情的小品。《夏夜虫鸣图》笔筒就是这样的小品。
王威是嘉定安亭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美术教师。他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了画画。上学前,家中墙上都是他的涂鸦之作。上学后,他最喜欢上美术课,老师布置作业,他总是发挥自己想象力,出人意料加以完成,显露出美术天赋。
中学期间正逢“文革”动乱,别的同学忙于“打打杀杀”,他利用这段时光跟随父亲点染皴擦,兼画石膏几何体和耳鼻眼。轮到下乡插队当知青,大多数人迷茫、失望、消沉,而他在大田劳作之余,仍坚持画速写,并临池不止。特别是下雨天不能出工,他不肯浪费时间,不停挥毫,体会墨韵之妙;或勾轮廓、上明暗,练就犀利目光。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返城后他获得了浙江美院的进修机会,受到了严格的绘画训练,造型能力大大提高。
当嘉定工艺品公司竹刻社敞开大门召唤时,他已做好在竹刻领域大干一场的准备。
为尽快进入创作,他尽可能多地观摩前辈竹人的作品。听说常州范遥青坚持刻竹不间断,就乘火车到常州。然而那时农村交通极不方便,当他找到去雕庄的汽车站,每天一班的车早已开走。他决心步行前往,这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走了大半天,见到范遥青,范为之感动不已。两人切磋交流,唯恨相见太晚。王威感觉步行几十里虽很累,但收获很大,不虚此行。
观摩多了,美术基础又深厚,他成竹在胸,创作出来的作品得到了一致赞誉,海外藏家争相收藏他的竹刻。
为发扬光大嘉定竹刻,王威调入博物馆,开班收徒。只是这些学生图省事,很少用圆雕、高浮雕等技法,大多刻留青去了。(www.xing528.com)
竹刻中圆雕是考验竹人本领的试金石。金西厓在《刻竹小言》中说:“竹刻之难,圆雕居首。”他总结圆雕有五难,“难中之难,尤在神情之攫捉”。
有人说刻留青难。其实留青在竹刻难易程度中排在最后。圆雕、深浮雕、薄地阳文、陷地深刻、阴刻,然后是留青。留青中以花鸟鱼虫最易,人物较难。否则众多竹人不会一窝蜂刻留青花鸟鱼虫了。
王威弃易就难,圆雕、透雕、深浮雕、薄地阳文、陷地深刻,轮番上阵,而且以人物为主,无论是东坡、羲之,还是稼轩、之璠、达摩,都以神情刻画见长,一人一态,毫无雷同之感。要说传承人,王威才是嘉定竹刻真正的传承人。可惜像他这样勇于挑战、迎难而上的竹人太少了。
王威全面继承了嘉定竹刻的传统技法,有作品为证。《王威竹刻艺术集》中几十件作品,圆雕有八件、透雕四件、深浮雕三件、薄地阳文十二件、陷地深刻两件。众多竹人趋之若鹜的留青,他只刻了一件。
为了表达对薄地阳文技法首创者吴之璠的尊崇,他特地用此法创作了一件《之璠研刻图》臂搁。作品中之璠风度儒雅,神情专注,人物造型精准,面部刻画精细,显示出作者的深厚功力。对笔者来说,一般性的作品还难以入眼,但这件作品深深感染了笔者,引起了共鸣。
王威竹刻的一大特色就是脸部刻画糅进了西洋雕塑技法。以前竹人刻五官起伏不大,甚至用阴刻线条表示。好处是能使“坚实而润泽之表层肌肤”最大限度保留,不足的是容易程式化,难以刻出性格特征。而王威以自己坚实的素描功底,细致严谨刻出五官,特别是眼睛,留出眼白,眼珠深挖,在光照下,非常有神。这些写实手法,很好表现出人物性格、内心活动。
之璠研刻图头像
王威竹刻的另一大特色是繁简结合。脸部刻画他运用了解剖、透视方面的知识,使之俯仰正侧皆合法度,头发、胡须不厌其烦,一丝一丝刻出,非常精彩;而身着宽袍大袖,只寥寥几刀表示衣褶,简到不能再简,如《之璠研刻图》《抱琴图》《醉里挑灯看剑》《东坡赏梅》《清以自修图》等。这种手法使笔者想起了荷兰肖像画家伦勃朗的肖像画。他将脸部置于强光下,细致描绘,其他部位细节省略,只画大概,并处于暗处。王威的繁简结合是不是与伦勃朗有异曲同工之妙?
传统刻法头像
上海历来是中西文艺交汇、融合的地方。王威在全面继承嘉定竹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艺术的长处,形成了他的海派特色。
金西厓曾希望“当世之专攻雕塑者,除凿木石、抟泥膏外,更以竹材为之,俾使吾国专门艺术再振重光,不亦伟乎!”如他得知王威的海派竹刻问世,一定会含笑九泉!
(图片引自《王威竹刻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