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尚勋:留青刻的另一高手

尚勋:留青刻的另一高手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青刻,张希黄之后当推尚勋。张希黄习惯取远景, 以巍峨高山、浩渺湖泊、耸入云霄的宫殿、飞檐翼然的高楼,营造出磅礴高大的意境;尚勋反其道,摄近景,人物音容笑貌细致刻画,树木湖石、床榻竹席等用品一丝不苟,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这就是尚勋的不凡之处,与张希黄的留青山水透出空灵静穆的氛围不同,他的作品给人以活泼的生活气息。王世襄称这是吴之璠、周芷岩所不屑的,是艺术品与工艺品的界限。

尚勋:留青刻的另一高手

留青刻,张希黄之后当推尚勋。

张希黄习惯取远景, 以巍峨高山、浩渺湖泊、耸入云霄的宫殿、飞檐翼然的高楼,营造出磅礴高大的意境;尚勋反其道,摄近景,人物音容笑貌细致刻画,树木湖石、床榻竹席等用品一丝不苟,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难说两者谁优谁劣,只能说尚勋与张希黄立场角度不同,互为补充。

现介绍他的《桐荫煮茗图》笔筒。

《桐荫煮茗图》构图明显受吴之璠影响,童叟处于中心位置。两人互动,一呼一应,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除了床榻、梧桐树、湖石及炉、壶,其他一概省略,刮削露竹肌,突出了《桐荫煮茗图》这一主题。

《桐荫煮茗图》笔筒

《桐荫煮茗图》笔筒拓片

这件作品疏密拿捏准确,画面集中紧凑;童叟一动一静,显得生动有趣,仿佛能听到主人对童仆的呼唤。这就是尚勋的不凡之处,与张希黄的留青山水透出空灵静穆的氛围不同,他的作品给人以活泼的生活气息。

尚勋遵循“全留、多留、少留、不留”的刀法,在全留的青筠上,刀锋游走驰骋,将刀痕化作勾勒渲染,尽情地表达了内心构想。例如在衣褶处,刻刀斜刮,是谓“少留”,衣服立现凸感;第三棵树树干和叶子“少留”,与第一棵“全留”的树拉开了距离,分出了层次。(www.xing528.com)

尚勋另两件《溪船纳凉图》《载鹿浮槎图》笔筒,“全留、多留、少留、不留”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王世襄称他悉凭竹筠竹肌色泽之殊,用深浅对比、阴阳相生之法,以写物象,而心凝刀随,竟使各尽其态,其难能实在此。若言雕法,分色层次之多,似不及张希黄,而状物之娴巧精能,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尚勋不光精于留青刻,也擅浅浮雕(薄地阳文)。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竹林七贤》《八骏图》笔筒就是他刻的。七贤或弈、或观、或饮、或题壁、或扶肩同行,姿态各异,性格突出。另辅之童仆五人,汲泉、烹茶、捧砚、斟酒等各司其职,场面宏大,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显示了他善于驾驭全局、精于细节刻画的高超本领。可惜他犯了一器不能有两主题的大忌,背面又刻“八骏”。王世襄称这是吴之璠、周芷岩所不屑的,是艺术品与工艺品的界限。不过王老又为他辩解,“或因鬻艺糊口,为悦俗子不得已而为之,亦未可知”。

从《溪船纳凉图》等两笔筒看,一器一主题十分鲜明。笔者推测,会不会《竹林七贤》 《八骏图》笔筒刻在先,后改刻留青,遇高人指点,水平得以提高,工艺品上升为艺术品?

尚勋生卒年月、籍贯都不详,王老从风格推断他活动在清嘉道年间。他的落款十分简单,最多九个字——题目、纪年加名字,有时只有名字,因此没有任何信息,工具书上没有他的条目, 《竹人录》上也没记载。笔者根据他落款习惯,猜测他是个十分内敛、不喜张扬的竹人,或原为画家,因低调行事,没甚名气,为生活计改行刻竹。有着深厚绘画功底的他,悟性特强,刻竹卓然鹤立,以至于王老为此感叹:“可见刻竹家艺高而名晦者,代有其人也。”

《溪船纳凉图》笔筒藏于广州文管会,《桐荫煮茗图》《载鹿浮槎图》笔筒藏于上海博物馆

(图片由上海博物馆授权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