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教对生死的认知:汉代墓葬与信仰揭示的死与重生

道教对生死的认知:汉代墓葬与信仰揭示的死与重生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教对生死的认知颇为复杂:夫生死之道,弘之在人。是以致死之地则生,致生之地则死。葛洪对外界的认知受到时代的局限,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对仙人存在的逻辑认知有其自身的道理。在道教看来,生命的存在具有神圣的或曰绝对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尊生”“贵生”的观念贯串始终。在这里,道教已将“道”视作生命的本体:道不死,则与道同体者亦不死。

道教对生死的认知:汉代墓葬与信仰揭示的死与重生

道教对生死的认知颇为复杂:

夫生死之道,弘之在人。生死常也,确乎在天。但禀以自然,则生死之道,无可无不可也。或未生而已死,或已死而重生;或不可以生而生,或不可以死而死;或可以死而不死,或可以生而不生;或有生而不如无生,或惜死而所以致死。是以致死之地则生,致生之地则死。或为知而不可以死,或为时而不可以生。或云劳我以生,生者好物也,不可恶其生。或云休我以死,死者恶物也,不可好其死。凡人心非不好其生,不能全其生;非不恶其死,不能远其死。[36]

道教生死观约有两说:其一为刻意求长生不死,试图以人为方法免死永生,令人寿无穷极;其二为听其自然,生死无可无不可。[37]但是,人自出生以后就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生命的衰败一日甚于一日,死亡的阴影始终令人不寒而栗:

百年之寿,三万余日耳。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童蒙昏耄,除数十年,而险隘忧病,相寻代有,居世之年,略消其半。计定得百年者,喜笑平和,则不过五六十年,咄嗟灭尽,哀忧昏耄,六七千日耳,顾眄已尽矣,况于全百年者,万未有一乎?谛而念之,亦无以笑夏虫朝菌也。盖不知道者所至悲矣。里语有之:人在世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屠所,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且夫深入九泉之下,长夜罔极,始为蝼蚁之粮,终与尘壤合体,令人怛然心热,不觉咄嗟。[38]

对个体生命来说,如何避免死亡的恐怖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葛洪认为天地无穷、龟鹤长存,并不是所有生物都遵循自然的生存规律,生命最后的出口不一定就是死亡。他举例说,既然养生可以延年,由此扩展下去,人自然可以长生成仙。“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39]在葛洪看来,神仙虽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特殊能力的人,但凡人通过特定的方法和途径也可以修炼而成。除此,葛洪还以形神关系论证修道可以成仙:“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40]葛洪的形神观把“神”看成是第一位的,既重视命,又为神的独立存在提供了依据,从肉体长生和精神永恒两个方面论证人能够成仙。

对于神仙是否永生不死问题,葛洪在《论仙》中开宗明义地说:

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虽有禹益齐谐之智,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万物云云,何所不有,况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不死之道,曷为无之?

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无此事。夫目之所曾见,当何足言哉?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诣老戴天,而无知其上,终身履地,而莫识其下。形骸己所自有也,而莫知其心志之所以然焉。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修短之能至焉。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41]

葛洪认为,聋子听不到雷声不表示雷声不存在;盲人看不到眼前的世界与自然的色彩,也不表示自然与色彩不存在。葛洪由此推断,世人看不见仙人也并不表示仙人不存在。葛洪对外界的认知受到时代的局限,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对仙人存在的逻辑认知有其自身的道理。(www.xing528.com)

崇拜神仙是道教神仙信仰的一个方面,但实质上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却是它把人放在第一位,试图以修炼成仙解决人的生死问题。在道教看来,生命的存在具有神圣的或曰绝对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尊生”“贵生”的观念贯串始终。《太平经合校·乐生得天心法》云:

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42]

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四《勤求》云:

古人有言曰:生之于我,利亦大焉。论其贵贱,虽爵为帝王,不足以此法比焉。论其轻重,虽富有天下,不足以此术易焉,故有死王乐为生鼠之喻也。

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计,非我有也,是以上士先营长生之事。

虽贵为帝王,死不及生鼠,要达至生命之不死,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通过服食丹药实现与道同体的境界。在这里,道教已将“道”视作生命的本体:道不死,则与道同体者亦不死。

一般地说,修炼而成的神仙虽然可以长生不死,但他们与古代神话中描写的神仙有本质之别。仙主要是指通过修炼而具有不死或死而复生功能的超人,神却不一定由人而来,天地万物皆能为神;神侧重于灵性方面,仙侧重于形性方面。[43]神、仙之称虽不同,但因神与仙皆有着异于常人的能力,秦汉时二者开始连称,彼此的界限渐趋于模糊。对仙与人来说,二者没有本质的不同,仙不是天生而成,而是人们长期修炼后的必然结果,是人的精神或形体存在的两个阶段。既然人可以“仙化以变形为上”,那么人变成神仙就只是一个采用什么方法的问题。由此出发,葛洪的修仙术是“所为术者,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恶,使祸害不干”,[44]进一步提出了服药为长生之本的看法,认为要超越生命的局限,还要“假求外物以自固”,这个“外物”就是金丹。既然神仙手里的仙丹是模仿天地运行规律炼制而成,那么只要模仿神仙的举动也可以炼出长生仙丹。这样,人可以盗取阴阳之机,不借求外力就可以去死还生,逆转生命的走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