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已经解释了有关天气变化的基本原理,并且对地理位置与气候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从而了解到对天气变化的预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应当对这些困难因素做进一步的考察,以避免气象科学研究中出现错误方向。
对于任何给定的地点进行气象预测,最主要的困难在于,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并不出现在所要预测的地点。举例来说,纽约明天的天气如何,并不能依据纽约今天大气的状况来得出推论。空气是不断移动的,对于可能到达某一个地方上空的空气来说,它会受到许多的干扰。我们现在还没有可靠的手段可以查清明天可能将有什么样的气流到达我们要预测的地区。我们仅仅是知道,四面八方的空气同时都在流动;来自北极的冷风,来自赤道的热风,来自海洋的饱含水汽的海风,都在不停地运动。所有的这些风形成频繁的干扰,并且都携带着各自的特征,有的冷,有的热,有的潮湿,有的干燥,这些特征是它们在所经历过的环境中形成的。如果我们要根据纽约今天的天气状况预测明天的天气,那就必须能够看到周围几千英里的范围,也就是说,就得先了解眼下周边数千英里区域内的大气状况。此外,还必须知道这个范围内所有的风向及其速度,以及所含水分的多少。如果得不到这些信息,就无法对所指定的地点比如纽约的未来天气变化作出预测;因为天气是两种或更多的空气流动互相作用形成的,不同的空气运动相遇将产生不同的天气。
所以,就气象研究而言,目前的天气现状只是我们对现存气象条件所决定的天气形态进行调查研究的对象而已,它并不受未来天气变化的影响。是的,我们确实已经掌握了天气变化的一些基本原理,并且可能以此为依据在预测天气方面获得某些成果。比如,如果是在不太寒冷的冬季,直到1月中旬仍然有西南风盛行并且降雨较多,那么这种西南风占据的优势就很可能在冬季后期被东北风所抵消,这就会出现人们所说的“绿色的圣诞节,白色的复活节”现象;但是,这个规律并不是绝对的,这种冷暖空气之间的对抗和逆转也许会随着风暴提前出现,或者因暖风的优势而大大推迟。
在气象站在各地普遍设置而且有通信线路连接之前——这在我们看来是一项遥远的憧憬,但对于我们的下一代而言将一定成为寻常的现实——在这一远景实现之前,任何一个城市,甚至是纽约这样的大都市,都无法及时地接收到来自各地气象站的空气运动的信息。只有在气象站点普遍建立,形成观察网络之后,我们才能对大气运动,对每一个地方的风力大小、温度高低、湿度如何,以及密度和压力,都根据仪器做出实际的测定。然后,也只有在这些数据获得之后,我们才可能对这些气流汇合的地点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预测。如果能够在星期六对今后几天的天气状况完成天气预测,那么星期日的报纸就可以准确地预报去教堂做礼拜的时候,是需要携带雨具还是遮阳伞。(www.xing528.com)
北京一周的天气预报
当然,天气预报不仅对星期天的礼拜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成为一项长期的制度,每一个气象站都将用电报线路连接,它们将给社会生活带来无数的便利。也许我们的后代将会为我们这些老一代人竟然没有天气预报而感到惊讶。天气预报对生活在未来社会的人们来说,就像我们使用的煤气灯、铁路一样司空见惯,而这些现代化的设施对于我们的祖先而言,同样是不可思议的梦幻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