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6又称吡哆醇,是一组含氯的化合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实际包括吡哆醇(PN)、吡哆醛(PL)、吡哆胺(PM)3种衍生物,均具有维生素B6的生物活性,这3种形式通过酶可相互转换。它们以磷酸盐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
1)理化性质
维生素B6为白色结晶物质,易溶于水及乙醇,在空气中及酸性介质中稳定,但在碱性介质中对热不稳定,易被碱破坏。在溶液中,各种形式的维生素B6对光均较敏感,但是降解程度不同,主要与pH值有关,在中性、碱性环境中易被光破坏。
2)生理功能
(1)维生素B6作为许多酶的辅酶参与物质代谢
维生素B6是参与体内代谢最多的一种维生素。现已知有上百种酶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参与物质代谢,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有密切关系。维生素B6作为磷脂化酶的一种基本成分,参与肌糖原和肝糖原的磷酸化反应。维生素B6还参与由亚油酸合成花生四烯酸和胆固醇的过程。神经鞘磷脂、神经递质、肾上腺素、胃促分泌素以及血红素卟啉前体的合成都需要维生素B6的参与。维生素B6除参与神经递质、糖原、神经鞘磷脂、血红素、类固醇和核酸的代谢外,还参与所有氨基酸的代谢,为氨基酸代谢中需要的100多种酶的辅酶。维生素B6对许多种氨基酸的转氨酸、脱羧酶、脱水酶、消旋酶和异构酶都是必需的。
在机体组织细胞利用色氨酸自身合成烟酸的过程中,其转化过程受维生素B6的影响。肝脏中维生素B6的含量降低会影响烟酸的合成。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维生素B6参与了抗体的形成,另外,细胞的增长、DNA的分裂、RNA遗传物质的形成都需要维生素B6的参与,它可以帮助脑及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作用。这个过程对维持适宜的免疫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3)吸收与代谢(www.xing528.com)
不同形式的维生素B6大部分都能通过被动扩散形式在空肠和回肠被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6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吸收速率较慢,须在非特异性磷酸酶作用下分解后才能被吸收。吸收后的维生素B6在体内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而转运、蓄积和储存在组织中。维生素B6存在于体内大多数组织中,其中以在肝脏中的浓度为最高,在肌肉中的数量最多,肌肉组织中的量占总储存量的75%~80%。
体内的维生素B6主要经肝脏的分解代谢而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可经粪便排出,但排泄量有限;还可经乳汁分泌。
4)维生素B6的缺乏
维生素B6在动植物性食物中分布较广泛,人体肠道中也可合成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人体不易缺乏。而且单纯的维生素B6缺乏较少见,一般还同时伴有其他B族维生素的缺乏。维生素B6缺乏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引发脂溢性皮炎,可导致眼、鼻与口腔周围皮肤出现脂溢性皮炎,并可扩展至面部、前额、耳后、阴囊及会阴处。临床可见有口炎、舌炎、唇干裂,个别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易急躁、抑郁及人格发生改变。此外,维生素B6的缺乏还可以导致生长不良、肌肉萎缩、脂肪肝、惊厥、贫血、生殖系统功能破坏、水肿及肾上腺增大。受维生素B6缺乏影响的孕妇,还会影响胎儿脑细胞的发育。
儿童缺乏维生素B6的影响较成人大,可出现烦躁、抽搐、癫痫样惊厥以及脑电图异常等临床症状。肌肉注射补充后症状可消失,但其体内色氨酸转化为烟酸的能力恢复很慢。
5)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人体对维生素B6的需要量主要受膳食中的蛋白质含量、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B6的量、机体生理状况及药物使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推荐的每日膳食中维生素B6的参考摄入量:成人为1.4毫克,50岁后增加到1.6毫克,孕妇为2.2毫克。
维生素B6的食物来源很广泛,动植物性食物中均含有。其中,含量最高的食物为白色肉类,如鸡肉和鱼肉。另外,在肝脏、谷类、豆类和坚果类中含量也很高,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较高,尤其是香蕉中的含量非常丰富。大多数维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相对较低,动物性来源的食物中维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要优于植物性来源的食物,且较易吸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